第19章 南下带头人

光之源泉 用户31978294 2454 字 1个月前

……

杨学山从云蒙山回来后,在家没停留就到县委待命北上了。在县委待命期间,杨学山并没闲着,为北上默默地做着准备。首先琢磨各种枪支的使用,——先是到有枪的人那儿观察和请教,然后自己私下不断琢磨和空手练习掏枪、出枪、瞄准等各项打枪的要领,直到完全烂熟于心为止。此外,杨学山还注意了解要北上地区的天气变化等情况,得知要北上的张北口是个风口,尤其清明期间,空气对流强烈,是全年雨水最多的季节,他就跟管被服的工作的要了一块雨布,以备雨天使用。他甚至还写了一封遗书,现在家里终于有了十多亩地,叫弟弟凤虎一定要好好种地,别误了节气,一年的收成全在于节气……虽然他已经参加了工作,但也是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钱财,只有政府发给他五万边币,自己留下二万边币北上用,剩下的三万边币留给娘买布料做件棉袄,就算我们杨家给娘迟到的结婚礼物吧。现在这三万边币是他唯一能留娘的钱财了,也是他目前孝敬娘最大的能耐了,打娘嫁到杨家,四十年来忍饥挨饿,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冬天穿梭大街小巷,露宿在冰天雪地中,没有穿一件保暖的棉衣。娘已经五十多岁了,凄苦的岁月耗尽了娘的心血,对于娘的养育之恩,他永世不忘。如果他北上死了,他还将托人把留下的二万边币捎回家给娘……

小主,

各种准备做好后,杨学山就等着北上了。

杨学山左等右等,等了好几天了,还没北上。一天吃晚饭,他忍不住跑到李军那儿打听消息:“李队长:呣儿回事啊?怎么还不北上呢?”

李军看着急着北上的杨学山,奇怪地笑了:“别人巴不得不北上呢,你却急得猴屁股似的!不缺你吃不缺你穿的,你着什么急?北上可是要死人的哟!”说罢,拍了拍杨学山的肩膀头。

“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杨学山学着政治课老师的话,“还得等多长时候?”

“这我也不知道。上级只是让我们待命。”李军睁大了眼睛看着杨学山,看杨学山明白了没有。

杨学山点了点头示意明白了,然后向李军请假,回家帮忙种地。

在家种了几天地回来又等着北上。等了一些日子后,还是没有北上的动静。,这让杨学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3月就报名北上了,快到清明节了,还没有接到北上的命令。而且北边的仗并没有结束,相反越干越凶,怎么就不让已经组织好的北上的人北上呢?

其实,不只是小小的杨学山,当时的太行县委的领导也是瞎子过河——摸不着边。

那会儿,国内的战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杨学山的命运也随着国内战局的变化而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5月初的一天,被临时调到单乐分区工作的杨学山被叫副县长王杰叫到办公室问:“你过黄河南下去不去?”

杨学山被突如其来的“南下”整晕了:“南下?不是北上吗?”

王杰副县长注视着杨学山:“全国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原急需干部!太行解放区接到中央命令,你们这批准备的北上的不北上了,要南下黄河,你去不去?”

杨学山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去!”

“那我们把你树为南下带头人。你赶紧回家通知一下家人,收拾收拾东西,做好南下的准备。”王杰副县长郑重地说。

杨学山赶回家,告诉娘不北上了。

听长子说不北上了,不等长子把话全说完,杨魏氏高兴地两眼冒金光:“太好了!看来到史海中那儿去对了。”然后双手合并,面向南,面对太阳虔诚地磨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看到母亲高兴劲头儿,杨学山不想让母亲扫兴,没有马上把南下的话说出来。

“你就在单乐或是南山南武装部干就得了。娘有个事儿什么的,也可以找见你。”杨魏氏紧紧拉着长子的手不放。

杨学山觉得南下的事是瞒不住娘的,因为过几天就得南下了,与其等母亲不痛快的时候告诉她,不如趁母亲高兴的时候告诉她:“不北上了,但要南下。”

“南下?”杨魏氏还沉浸在幸福中,没反映过来,“南下哪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