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74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7150 字 16天前

我们直接看他赞叹的偈颂。

上方的大梵天王们,也是因为光明的震动而从禅定出来。说:“今以何因缘,我等诸宫殿,威德光明曜,严饰未曾有?”这突然间怎么在禅定当中看到这么一个广大殊胜的光明呢?

“如是之妙相,昔所未闻见,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就产生了两种疑惑,到底这个光明是怎么来的?是大威德的天人出生呢,还是人世间有佛出世?产生疑问。

卯二、寻光见佛

当然,生疑问,就必须要找出答案。我们看,就采取了行动。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上方的大梵天王们看到了佛陀,原来是佛陀的出世。

卯三、广陈供养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当然,作为一个佛弟子,看到佛陀以后就是礼拜、赞叹、供养。礼拜、供养都是跟前面一样,关键在口业的赞叹。因为口业的赞叹会露出一个消息,就是,他这个请转法轮是请什么样的法。从他的口业赞叹里面,蕅益大师说,可以判断他请法的内涵,所以我们直接看口业赞叹。看经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善哉见诸佛 救世之圣尊

能于三界狱 勉出诸众生

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类

能开甘露门 广度于一切

赞叹里面有三段,先看第一段。他就先赞叹佛德,佛陀的功德。说:“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就是我们身为一个三界的凡夫,能够见到佛陀的出世,这是非常吉祥美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不会空空出世的,佛陀是有备而来的,他是要救拔三界在牢狱的众生,是来开导我们、勉励我们而成就出离之道,佛陀是这样子而来的。

“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佛陀一方面具足广大圆满的智慧,权实二智,一方面具足大悲心,所以能够开甘露门。这个“甘露门”就是请法的关键,在这里了。甘露,能够消除热恼而成就不死,所以这个地方是讲到般若法门了。这个般若就是甘露门,讲到无生的道理,以这个无生的道理来广度一切众生。这个是赞叹佛陀的智慧跟慈悲两种功德。

这以下说明众生的障碍。

于昔无量劫 空过无有佛

世尊未出时 十方常暗冥

三恶道增长 阿修罗亦盛

诸天众转减 死多堕恶道

不从佛闻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减少

罪业因缘故 失乐及乐想

住于邪见法 不识善仪则

不蒙佛所化 常堕于恶道

那么,众生在没有佛陀出世时有什么障碍呢?我们看看。

“于昔无量劫。”前面的时间还算少,一百八十劫、一百三十劫;在整个上方的大梵天王,上方的世界,有无量劫的时间是没有佛出世。没有佛出世会有什么问题呢?“十方常暗冥。”如果世间长时间没有佛出世(辟支佛除外),那我们修行最高境界就是什么?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禅定!就你不管怎么弄,就算你运气好,修对了,你顶多修到禅定。六度里面,你可以在没有佛指导之下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然后呢?没有了,你没有智慧了。你的禅定,要是没有智慧,按智者大师说,为三昧酒所醉!禅定有智慧,那这个禅定是殊胜的,禅定有光明。禅定里面没有智慧,那就是世间皆暗冥,那叫做痴定。就是,你这个人就是如痴如醉,没有烦恼也没有痛苦,但问题是你没有智慧,所以你不能解脱。

那么,在这个众生的暗冥当中,有什么后果呢?

“三恶道增长,阿修罗亦盛。”阿修罗就是怎么样?对立心很重。这种人是有福无德,福报很大。阿修罗,其实他修福是蛮精进的,但是阿修罗这个人心量很小,瞋心、慢心都很重,所以他跟众生的对立心很重,就变成阿修罗。

“诸天众转减,死多堕恶道。”就是很容易堕恶道。只要没有佛陀出世,没有佛法住世,很容易堕恶道的,因为你心中老是黑暗。一个人心中长期处于黑暗,就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刺激而起烦恼。就是说,你这个人对恶因缘没有抗拒的能力,一点抗拒能力都没有。就是你这个人抵抗力太弱了,稍微有点细菌病毒你就完蛋了,就是很容易堕恶道。

为什么呢?因为“不从佛闻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减少”。色力指的是福报,福报跟智慧都会减少。“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住于邪见法,不识善仪则。”一个人的内心没有光明,他就不能抗拒黑暗,不能抗拒黑暗的后果就很容易造业。造业,你的因缘力就失乐,对来生来说失去了快乐的果报。这个失乐指的是果报。“失乐想”就是失去了因地,你失去了善心。所以,一个人没有接受佛法的教育,别人稍微刺激你,你就容易起烦恼;起烦恼以后就造罪业;造罪业以后你就招感了来生痛苦,就是“失乐及乐想”。

然后呢,造业还没关系,问题最严重的是下面这句话:“住于邪见法,不识善仪则。”一个人罪业造久了,不起惭愧心,后果就是邪见,起邪见颠倒了:反正我造恶业也没什么关系!这个时候的重点就是,因为“不蒙佛所化”,而“常堕于恶道”。

这个众生的障碍,当然,你说他会起烦恼、造罪。没错!其实,我们如果佛法看得深入,这一段里面最可怕的就是“住于邪见法”。一个人没有接受佛法的教育的问题在哪里?他一开始是愚痴。其实愚痴是很好救的,就是你这个人什么都不知道,你不知道善也不知道恶,那起码你是一张白纸,所以愚痴他可以教化的。但是,你这个人愚痴久了以后,你自己会胡思乱想,想出一套方法出来。按照《楞严经》的意思就是说,你要么找到正确的方法修行,如果你找不到方法修行,你宁可不要修行。你懂吗?因为,你不修行,你是一张白纸,你叫做愚痴;如果你自己找出一套邪歪的理论来修行,那叫做邪见。

那邪见的可怕在哪里呢?他对善法会排斥,他排斥善法。就是说,下次有佛陀出世的时候他不来听法了,佛陀怎么弄都没有用,邪见的可怕在这里。所以,你要么就是好好地正确地修行,要么你宁可放逸,因为你放逸你还有救,你叫做愚痴。

小主,

罪业对佛法来说不是个问题,烦恼也不是问题,但是邪见是个问题。当你产生邪见以后,你听闻佛法你是排斥的。你看外道,诸位,应化身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跟外道说法开示,外道当着佛陀的面毁谤佛陀。他不是毁谤一般人,毁谤一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你就知道邪见多可怕。

所以这段经文就是说,虽然没有佛陀出世,刚开始是愚痴,但是,无量劫来都没有佛陀出世,愚痴久了以后就会转成邪见,可怕在这里。所以,今天你不多拜佛、不供养佛陀,你没跟三宝结缘的问题在这里。重点不是造业而已,重点是:你不跟三宝结缘,你没有招感佛陀出世,后果就是你到最后变邪见,你就很难度化了。

我们看最后的,上方的大梵天王的供养发愿。

佛为世间眼 久远时乃出

哀愍诸众生 故现于世间

超出成正觉 我等甚欣庆

及余一切众 喜叹未曾有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今以奉世尊 唯垂哀纳受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上方的大梵天王,因为无量劫的时间没有佛出世,所以他们对佛陀出世特别渴望,所以他们就做了两个动作,供养跟发愿。

我们看供养。“佛为世间眼”,佛陀是开启我们众生的智慧眼,让我们判断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妄。佛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出世,如今佛陀以大悲心而出现在世间,“超出成正觉”,超越一切的九界众生,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经过无量劫以后,今天能够有幸遇到佛陀出世,感到特别的欣庆,而且赞叹未曾有。

所以我们怎么办呢?“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今以奉世尊,唯垂哀纳受。”这个宫殿对大梵天王是很重要。我们知道,大梵天王他不但是住宫殿,这个宫殿是什么意思呢?是他的交通工具。其实诸天都有神通,但是诸天出巡的时候,他不是用神通飞的。你看释提桓因,释提桓因是坐车的,他有一个车子,这个宝,来带他到处跑。而大梵天王出来,他是乘坐宫殿的,所以他等于是把他的交通工具跟住的处所全部供养给佛陀,这是一个很大的供养。那么供养以后,怎么回向呢?“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这个是发菩提心了,希望一切众生成佛。

蕅益大师在讲佛陀出世的时候,他说,见佛闻法,各有因缘。你看东南方是一百八十劫没有佛出世,南方一百三十劫,上方无量劫。那怎么回事呢?蕅益大师说,见佛闻法,咸从感应,众生机缘不同,致使见佛迟速有异。就是说,有些人学佛,他修福报,他也持戒,但是他很少跟佛结缘,这个问题很严重。他也不礼拜,他也不赞叹佛陀,他也不供养佛陀,他只是修福报,栽培一点佛法的善根。那么他就会有可能怎么样呢?就会无量劫都没有见到佛陀出世,那对他来生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他虽然有一点福报力,但是福报会花完,而且他本身没有见到佛出世,他就容易产生愚痴、产生邪见,那这个问题就很严重,所以跟佛结缘是很重要。

卯四、请转法轮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

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世尊转法轮 击甘露法鼓

度苦恼众生 开示涅盘道

惟愿受我请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无量劫习法

前面的礼拜、赞叹、供养是前方便。其实我们亲近佛陀,当这个佛已经成道以后,重点在请转法轮。我们看他怎么个请法。

“世尊转法轮,击甘露法鼓,度苦恼众生,开示涅盘道。”惟愿世尊能够转大法轮,能够击甘露的法鼓,来度脱我们,成就一个无漏的涅盘之道,惟愿受我等祈请,“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无量劫习法”。这个无量劫习法就是指的大乘的空性。我们说明一下。

法华时是直接讲佛陀的果地功德,这是一个一佛乘的思想。权法有三个,阿含、方等、般若,这个地方讲出两个空性、一个功德。方等是有相行,讲到大乘的功德跟小乘的涅盘的对比,这个就不说了。

其实佛陀讲空性,主要是阿含的空跟般若的空,这两个差别我们要区分一下。小乘的空是从无常切入,这个无常的空带有极度的厌离。因为无常会带动苦谛,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所以他这个空一旦成就以后,是带有厌离心的空。注意:他这个空是有厌离心的,所以他这个空会产生断灭。他把三界观空以后,他不想来了,叫灭色取空。就是说,他观空的目的是要消灭它的,小乘的空法是这样。

当然,你也不能说没有价值。一般来说,我们修小乘的空法是针对特别粗重的烦恼,治乱世用重典,但是不能当常法。因为常法,你如果修小乘的空,修久以后,你来生虽然不投胎,但是你也没有功德庄严,你也没有妙用,因为它这个空灭得太彻底了,对身心世界的毁灭性太强。因为它这个空是带有苦谛的空,所以叫灭色取空。

小主,

那么大乘的空是什么意思?无生。大乘在观空的时候,它不牵涉苦乐的情绪。就是我对你没有意见,我不认为你是痛苦,我也不认为你是快乐,我观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大乘在观空的时候,他的心是平等的,没有一种厌离或欣求的情绪,就是因为你因缘生,所以是自性空,就如此而已。自性空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所以这个大乘的空,它的好处,它不伤害菩提心;但它也有缺点,缺点是它这个药太轻。如果你这个病很重的时候,你说自性空,你没有带有厌离,这个药稍显轻了一点。

所以一般我们一个菩萨,大小乘的空要兼修。

那什么时候修小乘的空呢?就是治乱世用重典。这段因缘你很难断,你很难中道,就是说,对某一个人、某一个事情,我很难很平和地厌离它,我做不到,那这样子宁可厌离它。就是,你没办法很平等地去修大乘的空,那你就是怎么?治乱世用重典,用小乘的空来暂时断灭某一个人、某一个事,是可以的。

但是记住,不能把小乘的空当常法。就是说,这帖药效果很快,但是它的问题严重,就伤害菩提心了。它把你恶因缘消掉以后,它把你的第六意识的明了性也破坏了,就是灰身泯智,所以你的心不能造恶也不能造善,后果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在用小乘的空一定要谨慎,谨慎。但是大乘的空没有这个问题,你怎么修都没有问题,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对有些重的病来说它药太轻了。

到这个地方整个权法就讲完了。权法的特色,它强调的是一个法门的因果,讲因果。到此为止都没有会归到心性,佛陀没有讲心性。他说,哦,你修《华严经》,成就佛陀的功德,这是个法门;你修《阿含经》,成就涅盘的果报;你修这个《般若经》,成就空性。所以这个地方都在讲这个“法”,还没有把“法”跟“心”作一个结合。所以到这个地方,请法都请的是四个法,华严、阿含、方等、般若,就讲到权法。我们后半段就开始要讲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