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这个“默然许之”我们解释一下。三世诸佛的常法,你当面跟他请法的时候,佛陀是不会说好或者说不好,佛陀是默然。默然有两层意思:第一个,表示一切的道法皆由寂静的心性而生,就是佛陀说法之前是保持默然的,表示从寂静而引生各种的教法;第二个,令生恭敬以及渴仰之心。佛陀默然,大家会产生恭敬渴仰之心,表示佛法难能可贵。这默然许之。
这个人天乘,其实《阿含经》里面不是只有出世间的四谛十二因缘,也讲到人天乘。人天乘大概是学佛的最基本的标准了,就是不堕恶道。我们经常说,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一般人到了年纪大就讲,我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按佛法说,人生的价值只有一句话,叫做生命的增上。就是说,你怎么知道你今生有价值呢?你把你投胎的时候跟死亡的时候作对比,就是你死亡了以后对比你投胎的时候,你的福报增加了;第二个,你的智慧增加了。就是你的生命因为今生的因缘而增上,就是生命的增上,你今生活得有价值了。
我们最怕的是什么?就是,你过去有福报,投胎以后却把福报享完了。享完以后,你福报也减少了,智慧也减少了,那你今生就没有价值。你来这一趟,害了你!你经过八十年、一百年,你今生来这一趟以后,对你生命来说你是堕落的,那你这个人生就没什么价值了,那你比没有来更糟糕了。
所以人天乘就是说,它把人生的价值画出一个最低的红线,就是“忍善者增益”,学佛以后你先达到这个目标。就是说,你可能也没有往生,你也可能没有解脱,但是你今生能够达到“忍善者增益”——我的福德力、智慧力因为这一次的生命而增上了,那就是基本上及格了,这个学佛及格了,增上生。
这个就是东南方的大梵天王的请法。
寅三、南方云集 分四:卯一、睹瑞相问;卯二、寻光见佛;卯三、广陈供养;卯四、请转法轮
我们看南方的请法。南方请法也是四段。
卯一、睹瑞相问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
这一段是讲到看到瑞相。看到的瑞相也是一样,看到光明的瑞相。再往下看,看相问。
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无因缘 是相宜求之
过于百千劫 未曾见是相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南方的大梵天王也是一样,大家因为光明的触动从禅定出来。从禅定出来以后,团体先讨论。讨论以后有一个代表,叫做妙法的大梵天王,讲出一个偈颂,说,这个光明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有大威德的诸天出生了;第二个是人世间有佛陀出世了。但是这个讨论基本上没有答案,到底是这两个其中哪一个,就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呢?就找答案,就是从光明里面去找到底是怎么回事。
卯二、寻光见佛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南方的大梵天王们就是根据光明的方向最后见到了佛陀,还有诸天、天龙八部,还有十六王子等等。
卯三、广陈供养
既然是佛陀出世,而且他们这些都是佛弟子,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广陈供养。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地方的供养,包括身业的礼拜跟整个供养,这段经文也是跟前面一样。我们直接看口业的赞叹。
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难见 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见
诸饥渴众生 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见 无量智慧者
如优昙钵花 今日乃值遇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世尊大慈悲 惟愿垂纳受
南方的大梵天王赞叹佛陀,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慈悲、智慧,而是赞叹他的出现难能可贵,我们看经文就知道。他说:“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大梵天王在禅定当中,他觉得这隔得太久了,距离他上一次见到佛陀跟这一次见到佛陀,已经经过了一百三十劫,所以,世尊的出现是太困难了。也唯有佛陀的出现,乃至于佛陀的说法,才能够调伏我们的烦恼,所以这是难能可贵的。
那么,佛陀出世以后会说法,说法有什么好处呢?
“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佛陀说法能够让所有的众生……这饥渴众生就是心中没有福报也没有智慧的众生,叫做又饥又渴。佛陀用法雨来充满我们的内心,这是在没有佛的时代所未曾见的。如此“无量智慧者”,就好像优昙钵花三千年开一次,“今日乃值遇”。“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世尊大慈悲,惟愿垂纳受。”
应该这样讲,即便没有佛陀出世,也不能说世界上没有圣者出世。你看喜马拉雅山也可能有一些圣者,有辟支佛。就是说,佛陀没有出世,唯一有可能出现的圣者就是辟支佛。他没有学习佛法,但他一定有禅定,高深的禅定。再者,这个人过去生有一点智慧,所以他“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就知道这个人世间是无常的,而且这个无常是不可以控制的,是无我的,所以证得辟支佛。
但是,辟支佛跟佛陀最大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所说的“无量智慧者”。你说辟支佛有没有智慧?他当然有智慧,他至少能够成就我空。但是辟支佛的智慧是单向的,就是他能够把自己一生走过的路——我是怎么修的,我先修苦行,然后我拜忏,然后我持戒,最后我成就辟支佛,他只有一条路。你跟我学,我就把我的经验告诉你,我不管你是什么根机,我也没办法判断你是什么根机。你跟辟支佛学,他就是说,我把今生从一个凡夫怎么成就辟支佛的这个过程告诉你;你相应就学,不相应就算了。他不像佛陀是“无量智慧者”。
佛陀可以怎么样?普门示现。佛陀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修行经验,他是有无量的经验。就是说佛陀可以完全地恒顺众生。这样讲好了,你要有缘遇到佛陀出世,佛陀可以为你设定一个个人化的修行法门,个人化,就针对你。佛陀告诉你,你先拜三年的八十八佛,然后你广修供养,然后念佛,你就可以了,你今生就修三个法门。你照佛陀说的做,你就成就了。因为佛陀可以深入地观察你的内心,知道你的内心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烦恼的厚薄、善根的浅深。所以佛陀的可贵就是,他能够为你制定一个个人化的佛法,这是其他圣者做不到的,就所谓的普门示现。这个我们在下半段的开近显远就说到。
所以这个地方就赞叹佛陀,就是说,以大梵天王的神通力,虽然也看到人间很多山上有很多的辟支佛,圣人,但是没有一个像佛陀一样的“无量智慧者”。他具足的智慧是非常全面的,从这个地方来赞叹佛陀。
卯四、请转法轮
赞叹完、供养以后就请转法轮。看他请的是什么法。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
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惟愿天人尊 转无上法轮
击于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 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 当演深远音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这一段,南方的大梵天王请法的重点,蕅益大师的判释是请大乘的方等时。
我们看他是怎么请的。他说:“惟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
那么,这个地方讲出三个“大”:
第一个,大法鼓。大法鼓指的是大乘的教法,因为大乘的教法就像鼓一样,声音能够产生振动,对我们产生警觉的效果。这是佛陀的语言文字的教法。就是,你不断地去诵经,你不断地去读诵,慢慢地你就会产生一种警觉的功能。说,欸,不行,我不能这样子一天过一天的,我要进步。
“而吹大法螺。”这个法螺指的是行法,你透过语言文字的读诵信解以后,开始产生修行的行动,如说修行而辗转增上,就像法螺一样,声音能够各种地缭绕、深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普雨大法雨。”这个雨指的是理法。我们透过信解而产生观照、修行以后,最后就好像是万物得到雨水的滋润而产生各种的道果,就证理了。
所以,这个大法鼓、大法螺、大法雨是代表了整个大乘的功德。大乘的功德最基本的就是方等时。方等时,它不是在讲空性。我们前面讲,声闻人学习《阿含经》是讲空,是我空。这个方等时表现的是一个有相的庄严,它特别强调佛陀的功德,这种功德它还特别喜欢用对比的。它跟《华严经》不一样,《华严经》对小乘的功德只字不提,它认为这种小境界不在我《华严经》的境界,《华严经》直接讲佛的功德。而方等时特别喜欢把小乘的功德跟大乘的功德作一个对比,叫做四教并谈。
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呢?让声闻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耻小慕大。我们知道,佛陀讲《阿含经》以后,声闻弟子因为厌离三界的痛苦、追求涅盘寂静,终于成功了。他成功以后就认为自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作,不受后有”。注意,这句话的问题在哪里?这个“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是没有错,“所作皆作”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他认为自己已经是无学,可以说有点志得意满了,所以佛陀讲方等时得敲打他一下,让他知道有所不足。
在穷子喻里面,就好像说这个穷子离家出走以后,佛陀用声闻法把他引导回来,扫厕所,扫完以后他的胸量扩大了。然后呢?然后给他领知家业,让他管库房。声闻法的所缘境是厕所——他思惟苦谛,所以声闻法,他的整个脑袋所想的就是三界是痛苦的、是无常的、是无我的,就完全思惟一些三界的垃圾,就是除粪。所以你看,声闻法修了以后会让我们觉得悲观,人生没有价值!如果你读《阿含经》,读久了以后,觉得人生一点价值都没有,他的心开始沉没。方等时刚好把你拉起来。
拉起来的意思就是说,你厕所别扫了,你不要再去面对厕所了,你面对什么?面对大富长者的仓库,里面有蓝宝石、红宝石,各种的钻石翡翠。佛陀把自己的功德展现给你看,你还认为你自己是“所作皆作,不受后有”吗?
所以,这个时候小乘人看到这个大富长者的功德,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因为他以前扫厕所,得到一天的饭菜他觉得已经满足了,结果看到大富长者的珍宝,说,哦哟,原来我还是有所不足。耻小慕大,有这么点意思。但是这个时候他对这些珍宝没有希求心,所以还没有真正发菩提心,但是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敲打。这个是方等时。
寅四、总举余方云集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讲到其他的方,总共十方,其他没有列举的都是这样。
寅五、上方云集 分四:卯一、睹瑞相问;卯二、寻光见佛;卯三、广陈供养;卯四、请转法轮
再看寅五的上方。这上方就是最后一次的请法,有四段。
卯一、睹瑞相问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今以何因缘 我等诸宫殿
威德光明曜 严饰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闻见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