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是徐太傅的学生,徐幼烟是宁王看着长大的,算是她的叔叔辈儿。徐家落难,徐太傅将唯一的,也是最疼爱小孙女徐幼烟托付给了宁王。徐家的那场大火,就是为了掩盖徐幼烟的踪迹放的。
宁王将徐幼烟安置在别院,对她仍如从前那般。据照顾徐幼烟的婢女说,宁王曾为徐幼烟做了一个假身份,且为她择选了一门很好的亲事,让她以宁王表妹的身份出嫁。徐幼烟不愿意,执意留在宁王身边。
二十二岁那年,徐幼烟成了宁王的外室,且为他生下一个孩子。
宁王很爱徐幼烟,对他们的孩子更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宁王舍不得让徐幼烟做侧妃。这侧妃虽然带了一个妃字,实则是王府里的小妾,处处受王妃管辖。为让徐幼烟顺利进入王府,成为王府的主事人,宁王在宁王妃的汤饮里做了手脚。
宁王妃,大家闺秀,父亲亦是个多情的,单是府里的姨娘就有七八个。她母亲是嫡母,她自小跟在母亲身边,得母亲言传身教,对于后宅里的那些腌臜手段了然于心。没有防备,是因为她错信宁王,以为他和那些男人不一样。
待她察觉不对时,毒已深入骨髓,回天乏术。宁王妃没有像寻常女子那样心有不甘去找宁王质问,而是抽丝剥茧,查出宁王暗害她的原因。
她查到了徐幼烟,查到了那个孩子,买通别院里的嬷嬷将孩子偷出来送给人牙子。她让嬷嬷给了人牙子一笔钱,将他们把这孩子带得越远越好。
人牙子拿了钱却没依照规矩办事,他们把孩子养在京城的窝点里。
孩子没了,宁王府里查,城外找,没想到是灯下黑。
为使宁王死心,宁王妃让人找了具与其差不多的因病夭折的孩子的尸体,联系府衙,在让府衙告知宁王。宁王没有核实,只看了眼衣裳就确认了孩子死亡。
徐幼烟经不住打击一病不起,不到三月,郁郁而终。
眼见着徐幼烟走了,宁王妃才放下心来安排自己的后事。她跟宁王有三个孩子,长女出嫁,次子外放,幼子还在念书。她死后,宁王肯定会续弦,与其续别人,不如续自己家的。
娘家势头正盛,是宁王不可或缺的助力。
以病重思念家人为由人让母亲将姨娘生的,还未出阁的几房妹妹带来,从那些妹妹里选了一个与徐幼烟最像的。这个像,指的不是外貌而是性子。
让母亲将这个庶妹过继到母亲名下,让她以族中嫡女的身份嫁给宁王做续弦。宁王这边,她绝口不提自己中毒的事情,也未提及徐幼烟与那个孩子,她就像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似的一如既往的对待宁王。不管病得多重,不管宁王如何冷待她,她都一如既往的,事无巨细的关心他,照顾他,在他表露出亏欠之意时安排她的那个庶妹进府。
宁王妃眼光毒辣,选的这个庶妹也是个妙人。长得与年轻时的宁王妃有七分相似,却不似她的五官那般精明锐利。性子与徐幼烟十分相似,且与徐幼烟一样喜爱吟诗,喜爱侍弄花草,喜爱用花草做吃食。
带着对宁王妃的那份愧疚,以及对徐幼烟的恋恋不舍,宁王很快就接受了这个庶妹,在宁王妃故去后,将她的庶妹迎进王府,做了继王妃。
“这位继王妃确实是个妙人。”太子道:“母后与我提及过她。她对嫡姐的儿女很好,不仅为嫡姐的长女撑腰,还为长子精挑细选了一门婚事。于皇家而言,那门婚事不算什么。于宁王长子而言,却让他躲过了与宁王府有关的一切,即便后来宁王失势,也未累及到他。她把嫡姐的幼子抚养长大,而后与宁王提出和离。宁王不允,她便做了一些荒唐事自请下堂。据闻,她在南方开了家膳食铺。铺子不大,生意却很红火。”
太子远眺,看向南方。
“她与阿鸢一样,对于男女婚配之事并不热衷,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