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初融的清晨,马三宝跪在改建后的紫宸殿前。
汉白玉阶上凝结的冰晶折射着晨光,将他深绯色的官袍映出斑驳血痕般的纹路。
张无忌抚摸着新铸的总督印纽——那是一只踏着三岛倭奴的麒麟——突然将印信重重按在诏书上。
马卿可知八咫镜熔铸时,铜汁里浮出过神道教符纹?
皇帝的声音混着印泥的朱砂味飘下来,朕命工匠用桃木钉将其钉穿了重炼。
马三宝的额头贴着冰冷的金砖:陛下圣明,鬼神亦当臣服。
抬起头来。张无忌用尚方宝剑挑起他的下巴,朕赐你姓郑,名为和。郑和二字取政通人和之意,望你执掌倭州如郑国渠润泽关中。
新命名的郑和看见剑刃上倒映着自己的眼睛——那里面有什么东西正在死去,又有什么在野蛮生长。
殿外传来夯土声,工部正在拆除最后一座鸟居,改建沐恩坊牌楼。
臣...郑和,叩谢天恩。
他的官靴碾过一片飘进殿的樱花瓣,那抹粉色很快被黑麂皮履底吞噬。
张无忌忽然轻笑:听说你母亲是云南摆夷人?
郑和的脊背瞬间绷直。皇帝却转身望向殿外新栽的桃林:夷夏之辨,在乎衣冠礼乐。明日你启程前,去领一套新修的《倭州汉化考》,内有朕亲批的三十六条同化方略。
三日后,新任总督的船队驶出濑户内海。
郑和站在楼船甲板上,望着逐渐远去的筑紫滩。
副官呈上各藩改姓名册时,他正用倭语轻声哼着谣曲,惊得对方打翻了砚台。
慌什么?郑和用汉语呵斥,却从袖中抖出一张泛黄的和纸,任其飘落海中。
纸上是墨迹未干的俳句,最后一行写着:胡桃の中にこもれるはるかなる海(核桃中囚禁的遥远大海)。
当夜,总督行辕的灯亮到三更。
郑和用朱笔圈定了第一批与汉人通婚的倭族名单,其中赫然包括后醍醐天皇的孙女。
批完最后一本奏折时,他突然抽刀斩断案角,用倭语对虚空说了句:すまなかった(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