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取水救急

张解峰如今的遭遇可谓悲惨至极,他不仅要面临社会上的艰辛挑战,回家后更是受到了更加严厉的惩罚。

这样的双重打击几乎使他绝望。

然而,张家强硬的传统使得他原本只想逃避的心态瞬间改变,认识到家中的境况远比工厂更加难熬。

最终,权衡之下,张解峰还是选择了相对较为容易的纺织厂之路。

然而即便如此,这样的境遇依旧超出他的承受极限,整个纺织厂似乎都在嘲讽他的存在。

终于有一天,他再也坚持不住,决然地踏上了寻求改变的道路——敲响了李中林家的大门。

见到李中林后,张解峰立刻膝盖着地,抱住对方双腿痛哭流涕,哀求道:

“李老先生,我在纺织厂真的活不下去了,求求您帮帮我,我什么都愿意去做,您需要打点的费用我也能承担,无论如何都要让我离开那里!”

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李中林颇为惊讶,一边尝试将张解峰拉起,一边询问具体情况。

但张解峰死死抓住他的腿不肯放手,摆出一副除非答应否则绝不撒手的姿态。

面对这一幕,李中林也只能答应帮助这位年轻人大展拳脚。

于是,通过这场近乎闹剧的努力,李中林迅速将张解峰从纺织厂调至钢轧厂工作,成为了那里的正式员工。

第一天迈进钢轧厂,张解峰几乎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做梦都没想过命运能够转圜至此。

更为出乎意料的是,李中林竟竭尽所能支持他,不仅安排他在钢轧厂上班,还无私地为他提供了所需的资金,并且亲自指导他在机械维修方面的技艺。

因此,两人间的纽带逐渐加深,张解峰也因此有幸遇到一位充满智慧与魅力的导师,开启全新的职业生涯。

这首《城市杂记》生动描绘了C市入冬时市民的生活情景。

住在庭院式住宅的家庭,每年初冬都需要准备一些重要的事项:首先拆除夏季使用的纱窗,换成新的窗纸;在门窗上挂好厚厚的帘子防止冷风进入;并检查或安装供暖设备如炉子等。

除了这些防寒的措施之外,家庭还需准备过冬所需的燃料,如煤炭和木柴。

“首邑常以石碳为主,炊具皆依赖于此,同时也用于取暖,使用时难免产生大量粉尘。” 这是另一首名为《枝词》的诗歌所描述的城市民众冬日里使用煤炭取暖及烹饪的情况。

如今,该城市的居民日常生活中依然广泛使用煤炭,从烧饭到供暖都不能缺,各种销售煤炭的店铺散布于城市中。

单单F区域,便设有10家煤矿,按10个社区分布,每家煤厂负责一个社区的居民需求。

这些煤厂各自又辖有几个零售点。

曾经有一段时间,F区的煤矿需供给20万居民的生活燃料,为了确保供应的准时性,运煤车辆即使违规也可以通行。

那时,煤炭属于紧缺物资,采用配给制度销售,消费者必须携带特别证明(类似煤票)才能购买。

然而,虽然服务很贴心——无论顾客住在平房还是楼房,购买多少都会及时配送——但是仍存在供应上的困难:月初煤矿会提前收取购煤款项,但由于需求庞大,即便最快也要近两周才能送达。

每次煤厂公告出售煤炭的通知,很快消息就传遍社区内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有些人为了买到煤炭,在凌晨三四点就开始带着煤票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