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势”便是陛下至高无上、无可撼动的权威,如同泰山压顶一般,让百姓与官员无不心生敬畏。
陛下的旨意一旦颁布,天下之人莫敢不从。
无论是遥远荒僻的边疆之地,还是繁华热闹的都城之中,陛下的威严无处不在,如影随形。
当法律得以雷厉风行地严格执行,社会秩序便能迅速得以规范有序。
就如同原本混乱不堪的集市,一旦有了严格的规矩和严厉的执法者,便能瞬间变得井井有条,买卖公平公正,交易高效便捷。
朝廷的政令也能如湍急汹涌的江水,一路畅通无阻,径直抵达每一个细微的角落。
当陛下熟练巧妙地运用“术”,群臣皆如驯服温顺的骏马,忠诚不二地拉着大秦这辆宏伟的马车奋勇向前,绝无偏离轨道的丝毫风险之虞。
小主,
当“势”得到不断强化巩固,百姓安居乐业,满心敬畏陛下的威严,不敢有丝毫忤逆违逆之心;官员兢兢业业,严格恪守自身职责,不敢有丝毫懈怠疏忽之意。
如此一来,大秦必将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得以长久维护,陛下的千秋霸业必将指日可待。
望诸公深思熟虑此中道理,以保我大秦江山永固,千秋万代昌盛不衰。”
这位法家的代表慷慨陈词完毕,他的话语着实直白且犀利,全然没有丝毫迂回婉转之态。
虽说众人心里也跟明镜似的明白,这未尝不是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治国良策,然而这般直截了当、毫无修饰的表述方式,还是让人感觉略微有些不太适应。
他那铿锵有力的言辞,仿佛一把把寒光闪闪的利刃,毫不留情地直直刺向问题的核心,丝毫不留半分情面。
尽管在场之人听着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太舒服,像是梗了一块石头在心头。
但毕竟法家可是大秦帝国长期以来的主要合作对象,在大秦的崛起与统一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作用。
想到此处,大家还是纷纷展现出了应有的豁达气度和宽广胸怀,本着对法家过往赫赫功绩的尊重以及对未来合作的殷切期许,不约而同地给予了热烈的鼓掌。那掌声如滚滚惊雷,在宽敞的大厅中久久回响,既是对法家代表此番犀利言论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对大秦帝国过往辉煌成就与未来光明前景的一种坚定信念的有力表达。
这掌声中,蕴含着对法家过往巨大贡献的深深认可,有对当下稍显尖锐局面的大度包容,更有对未来携手并肩、共进共荣、共创辉煌的热切期待。
然后就是白发吊毛卫庄代表纵横家发言。
“如今这天下虽已初步安定,然而局势却仍未达到全然稳固之态。
周边可谓暗潮汹涌,那些六国的残余势力宛如隐藏在黑暗角落里的毒蛇,时刻虎视眈眈,妄图伺机而动,兴风作浪。
我纵横家认为,于当下的外交与政治策略当中,权谋之术与超凡智慧乃是关键之所在。
大秦应当大力施展连横之精妙策略,以此破除六国残余妄图合纵的阴谋诡计。
凭借我大秦如今的雄师之威猛和富强之态势,于外交之场纵横捭阖。
以“横”克“纵”,迫使各国皆慑于大秦之赫赫天威,纷纷诚心归附。
且看那各国之间,利益相互交错,矛盾纷繁复杂。
我们正可巧妙地利用此等要点,分化他们的联盟之势。
对于那些势力弱小且摇摆不定的国家,许之以丰厚无比的利益诱惑,诱使其坚定地站在大秦这一方;对于那些稍有实力却又心怀不轨的,以大秦的强大军威加以凌厉震慑,令其不敢有丝毫轻举妄动之念。
再者,需精心培育一大批能言善辩、洞察列国局势的杰出英才。
这些人要如同敏锐至极的猎鹰,能够迅速捕捉到各国的细微风吹草动,又要如巧舌如簧的鹦鹉,能将大秦的宏远意图清晰且有力地传达出去。
他们出使各方,或以利益诱惑之,使他国为大秦之利所心动;或以威严恐吓之,让其不敢有丝毫忤逆大秦之心意。
如此行事,方可避免大规模的战争从而损耗我大秦的国力。
凭借外交之深谋远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绝佳效果。
或许能够让战争在有利于大秦的境地爆发,既能扩张大秦在天下的强大影响力,又能极大程度地降低军事行动的风险与高昂成本。
从而巩固大秦于天下的统御主宰地位,令四方之国纷纷前来朝拜,使大秦的雄图霸业得以顺利实现。”
最后发言的是农家,初步决定是让田言上,不过谁上台发言还是经过了最后的讨论。
农家众人围坐一处,人人面色阴沉如水。
谁都不情愿把这于众人面前崭露头角、为农家争取利益的大好机会让与田言这么一个女子,在他们心底,女子终归是柔弱之辈,不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