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这些行动无不反映了他们对于改变命运的渴望。
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事件成为了转折点。
尽管真正的刺客是激进组织“人民意志”的成员,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却选择将责任归咎于由泰人。
这一决定直接触发了一系列针对由泰的暴力行为——即“ pogroms ”(排由暴行)。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俄裔由泰人被迫流亡,其中大部分选择了前往美利坚寻求新的生活机会。
当这些俄裔由泰人抵达美利坚时,他们遇到了已经在当地站稳脚跟的德裔由泰人。
虽然初来乍到的俄裔由泰人没有多少积蓄,但他们得到了德裔同胞的帮助和支持。
特别是在纽约市,后者已经掌控了相当部分的服装制造业。
19世纪末,纽约第14街成为了美利坚服装业的心脏地带,而这里的大多数工厂都是由由泰人管理和运作的。
德裔由泰,因此展现出了罕见的族裔团结精神。
这种“先富带动后富”的做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到了1897年,纽约市的服装产业中的工人,至少约有75%是由泰人。
也是因此,让纽约这座见证了首批由泰移民登陆的城市,逐渐成为美利坚由泰财阀的大本营。
别的不说,阿尤对待同族确实够意思!
德裔为了不断壮大由泰群体的规模,对俄裔可谓是倾尽了全力;
那真是要钱给钱、要工作给工作,甚至提供看病、上学,直到你成为美利坚公民。
当时由泰社区的福利保障,简直比老美本土的还要好。
更重要的是,德裔由泰人还利用他们在政界的影响,依靠政治献金和集团游说,让老美的移民政策对自己倾斜,以吸引更多俄裔由泰人来到美利坚。
要不是1924年,《移民法案》(也称为《约翰逊-里德法案》)出台,由泰人恨不得把全世界的亲朋好友通通接到美利坚来。
不过即便如此,在法案生效前,美利坚由泰人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约4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