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美利坚由泰格局

1848年,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引发了淘金热,成千上万的人被吸引至此,追逐财富梦想。

然而,许多由泰移民却并未直接投身于艰苦的采矿工作,而是选择了更为精明的商业策略。

他们成为“卖铲人”,即为淘金者提供必要的商品和服务,如食品、工具和服装等。

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风险,还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例如,马库斯·高盛原本是一位布料销售商,后来创立了高盛公司;

雷曼兄弟则从棉花交易起步,最终发展成为金融界的巨头。

到了南北战争期间,德裔由泰人更是开始在南北美军中担任各种职务,包括政府高层职位。

特别是战后,由泰人的生意更是原地起飞。

尤其是在服装业方面,到19世纪末,德裔由泰人一度控制了美利坚约75%的服装制造业;

同时许多小手工业者和零售商也逐渐上升为中产阶级成员,甚至拥有了大型百货商店。

经过淘金潮和南北战争的洗礼,德裔由泰人社群已经从社会底层崛起,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数据显示,由泰第一代男性移民中有60%从事加工行业只有不到30%的人经商;

而到了第二代,经商的比例则更进一步,显着增加至了近60%。

此外,在这一时期,由泰人也开始在金融领域崭露头角。

雷曼兄弟(1844年)、凯恩公司(1867年)以及高盛(1869年)相继成立,这些机构逐步构建起了庞大的金融帝国。

随着一战和二战的到来,这些金融机构更是利用资本支持换取更大的政治影响力,极大巩固了其在美利坚乃至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

而与相对顺利的德裔由泰人不同,处在沙俄帝国治下的俄裔由泰人则充满了苦苦。

1791年,沙皇政府设立了一个被称为“由泰隔离带”(Pale of Settlement)的区域,将由泰人限制在这个西边的偏远地带居住。

这里环境恶劣,经济落后,鸟都懒得在这里拉使。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超过500万的沙俄由泰都过着贫困交加的生活。

正如俗语所说:“富裕的由泰人会做生意,贫穷的由泰人会闹革命。”

这种环境下,一部分不满现状的由泰人开始参与工人运动,如1897年成立的全俄由泰工人联盟(Bund),以及后来在十月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布尔什维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