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黄阿婆

“李监军,” 黄阿婆抬头,语气认真,“老身在族里还有几分薄面,你想让老身做什么,老身心里清楚。只是…… 你能给老身的族人带来什么?蒲寿庚虽坏,可他至少还能让族人在南疆有块立足之地。”

李星群往前走了一步,目光坚定地看着黄阿婆:“阿婆,晚辈能给族人的,首先是‘自由’—— 您当年为了不被逼迫嫁人,能逃到南疆,晚辈保证,以后在我管辖的地方,没有谁能逼着族人做不想做的事,织工想钻研纺织就钻研纺织,铁匠想打农具就打农具,没人会把他们抓去造兵器。”

他顿了顿,又道:“其次是‘技术’—— 太原府现在用的纺车,是晚辈根据老纺车改良的,一个织工一天能织出以前三天的布;还有我们打造的曲辕犁,耕地比老犁快两倍。这些技术,晚辈都愿意教给贵部落的族人,让他们的手艺能更上一层,织出更好的布,种出更多的粮,日子过得比现在好十倍。”

最后,李星群语气郑重:“最重要的是‘平等’—— 不管是中原人还是南疆人,在我这里,都能分到一样的土地,领一样的粮饷,孩子能一起读书,老人能一起受赡养。不会有人因为你们是‘南疆来的’就看不起你们,更不会有人把你们当炮灰用。阿婆,您一辈子钻研工艺,不就是想让族人过得好吗?晚辈给您的,正是您一直想要的。”

黄阿婆怔怔地看着李星群,眼眶渐渐红了。她想起老族长临终前的嘱托,想起族里织工们抱怨 “造弩箭不如织布安心” 的话语,想起自己年轻时逃离家乡的初心 —— 不就是为了 “自由” 与 “好日子” 吗?她沉默良久,终于缓缓点了点头,声音带着几分哽咽:“李监军,老身信你!老身这就修书,让族里那些不满蒲寿庚的人偷偷联络,等你们攻打湖州时,我们在城里做内应,帮你们拿下蒲寿庚,也帮族人跳出这个火坑!”

李星群大喜,连忙拱手:“多谢阿婆!您放心,晚辈定不会让您和族人失望!”

帐外的篝火透过帐帘缝隙照进来,映在黄阿婆脸上,那抹压抑多年的愁苦终于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释然与期待。孙秀看着这一幕,笑着对云莘兰与李助道:“没想到一场大胜,还能为我们争取到这么一位厉害的‘盟友’—— 有黄阿婆帮忙,拿下湖州城,就更有把握了。”

云莘兰点头,眼底带着笑意:“工艺能安民心,也能助战事。有了金王部落的内应,方貌的后路,算是被我们断了。”

李星群望着黄阿婆提笔写信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感慨 —— 这场战争,终究不是靠杀戮就能结束的,让更多人看到 “好日子” 的希望,才是真正的破局之法。他看向湖州城的方向,眼神愈发坚定:“方貌,蒲寿庚,这一次,我们该好好算算了。”

李星群大营的偏帐里,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冬夜的寒气。黄阿婆坐在铺着厚毡的木凳上,手腕上的枷锁刚被解开,她揉着泛红的手腕,目光落在李星群身上,眼神里已没了最初的戒备,多了几分探究 —— 方才李星群那句 “带来更厉害的技术与自由”,戳中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孙秀站在一旁,见气氛缓和,便轻声补充:“阿婆,您或许不知,李大人不仅心怀仁善,更懂技术的珍贵。您当年从江南逃到海南,在黎寨里改良纺织机、传授错纱配色之法,让多少妇人能靠手艺糊口,这份对工艺的执着,李大人最是敬重。”

这话让黄阿婆身子微顿,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衣角 —— 那是多年来捻线织布留下的习惯动作。她抬眼看向李星群,语气缓和了些:“老身当年逃家,不过是不想被父母逼嫁,只想守着手里的织机过日子。后来在海南琢磨出些新法子,也只是想让织布能省些力气,没成想竟被孙老弟记着。”

“阿婆的手艺,可不是‘些新法子’。” 李星群笑着起身,走到帐门边,对守在外面的亲兵吩咐,“去请俞工程师过来,就说有位精通纺织工艺的前辈在此,想与她聊聊技术。”

亲兵领命而去,黄阿婆有些诧异:“俞工程师?是…… 懂织机的匠人?”

“是我妻姐俞飞鸿,也是我麾下的首席工程师。” 李星群坐回原位,语气带着几分自豪,“她跟着我多年,不仅改良过农具、兵器,对纺织机也有研究 —— 我曾跟她说过,若能遇到像阿婆这样的老手艺人,定要好好请教。今日能见到您,正好让她来跟您交流交流,也让您看看,我们说的‘更厉害的技术’,不是空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等多久,帐帘被掀开,俞飞鸿提着个木匣走进来。她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短打,头发束在脑后,脸上带着几分风尘,却难掩眼中的明亮。看到黄阿婆,她先是拱手行礼,随即打开木匣,里面放着几张绘得精细的图纸,还有一架巴掌大的木制织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