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商人不同,万三千拒绝改换门庭投靠燕辰。经过深入调查,他发现所有针对自己的商业行动都指向日月神教。这个发现令他惊骇——日月神教的势力远比想象中可怕。

当万三千将情报呈报朱无视时,这位铁胆神侯首次感到绝望。他想起当年那个不起眼的崇武侯庶子,不过是个新科状元。在朱无视眼中,这等书生根本不值得拉拢。后来燕辰外放县令时,他更是不屑一顾。

谁知这个被轻视的小人物,竟在短短两年内协助日月神教完成惊人蜕变,弥补了教派短板,更形成不可阻挡的大势。朱无视悔之晚矣——若当初不惜代价招揽此人,如今谋事岂非易如反掌?

然而世间从无后悔药。即便朱无视此刻真心招揽,心高气傲的燕辰又怎会甘心为其所用?这不过是痴心妄想。

看清形势后,朱无视决定以退为进。他打算任由小皇帝调动朝廷力量与日月神教厮杀,待两败俱伤民心尽失时,再以救世主姿态收拾残局。毕竟大明尚有镇国武圣坐镇,根基不会动摇。届时,再无人能阻挡他登上至尊之位。

朱无视相貌丑陋,却心比天高。他毫不犹豫回绝了小皇帝的征召,拒绝出山辅政。听闻此事,小皇帝怒不可遏,拔出佩剑将御案劈成两段:混账朱无视!你打的什么算盘朕岂会不知?不过是想坐山观虎斗,待朕与日月神教两败俱伤时,再出来收拾残局,借机 ** !真当朕是傻子不成?

殿内侍立的宫女太监吓得面如土色,瑟缩着不敢近前,生怕沦为天子盛怒之下的刀下亡魂。

盛怒过后,小皇帝试图调兵阻击日月神教,却高估了自己的威望。边关守军大多阳奉阴违,各地驻军更被日月神教重金收买。这个江湖门派通过经济手段大肆敛财,又以金银开路,将朝廷蛀虫喂得脑满肠肥。这些利欲熏心之辈对勤王诏令置若罔闻,各地更掀起大明失德的声浪。

燕辰趁机使出毒计,公然宣称要在朱明宗室中另立新君。这番蛊惑竟引得诸多藩王趋之若鹜,纷纷投到其麾下毛遂自荐。这些龙子凤孙得知燕辰乃崇武侯庶子后,侯府顿时门庭若市,俨然成了权力角逐的中心。消息传至燕狂人耳中,这位枭雄的脸色瞬间阴沉如铁。

这些权贵显赫,甚至包括各路藩王,纷纷前来向燕家示好,口中尽是恭维崇武侯府的言辞,竭力劝说燕狂人等人。毕竟如今的燕辰已是大明举足轻重的人物,讨好燕家自然有利可图。藩王们献上珍奇异宝,毛遂自荐想要成为新的皇位继承者,而那些勋贵们也天真地以为燕辰当真要清君侧、重整乾坤,另立朱明皇室。众人对此深信不疑,殊不知这不过是燕辰的幌子!

真正目的实则是为东方不败争取时间,助其突破武圣境界,获得镇国之力。届时日月神教方能真正改朝换代,彻底终结大明。这些权贵却将缓兵之计信以为真,甚至有人主动举荐新君,闹出不少荒唐事。

更可笑的是,非但无人抵抗燕辰大军,部分勋贵反倒写信劝说各地守将放下兵器,以免伤及燕辰的忠君爱国之心。一时间,大明高层纷纷下令,要求境内兵马归顺,放任燕军长驱直入。这令准备厮杀的日月神教教众瞠目结舌,未料大总管一句口号竟能让众人如此愚信。

这群蠢货的鼎力相助,反倒为日月神教的推进扫清障碍。每至一处,燕辰便安插基层教众接管地方,推行改革。他故意放慢行军速度,声称要建立清君侧的大本营,这番说辞又让不明 ** 者深信不疑。眼看燕辰清君侧的架势,众人愈发疯狂地拉拢崇武侯一系人马。

燕狂人闭关已久,崇武侯府由嫡子燕朝阳主事。听闻近况后,燕朝阳面色铁青如吞蝇虫,他万万没料到,短短两年光景,那个曾被自己踩在脚下的庶弟竟再度崛起,耀眼锋芒彻底盖过自己。

幼年习武时,燕辰的武学天资便碾压得他这个嫡子黯然失色。若非韩夫人暗 ** 手令其走火入魔沦为废人,只怕......更可恨的是这厮竟转投文道,蛰伏数年后三元及第夺下状元,生生在文坛复刻了当年武学的辉煌。

崇武侯府终究以武为尊。燕狂人始终未对燕辰表露青睐,仍将燕朝阳视为继承人倾囊相授。眼见那庶弟外放扬州为官,燕朝阳本以为拔除了心头刺,岂料对方暗中勾结日月神教,两年后再度掀起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