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非简单的割据势力,而是一个拥有完整军政体系、先进技术理念和宏大目标的“潜龙”之国!
“陛下……真乃神人也!”诸葛亮发自内心地感叹。他之前通过书信建立的认知,在亲眼所见的事实面前,得到了彻底的印证和升华。
刘协写给诸葛亮的亲笔信早已送到基地。信中,刘协并未急于给诸葛亮安排具体职务,而是授予他“参赞军机、统筹全局”之权,允许他查阅基地所有资料,了解所有计划,并提出了几个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小主,
其一,如何最快速度、最低代价掌控荆南,并以此为基础,向交州渗透?
其二,如何利用曹操、孙权、刘备乃至汉中张鲁之间的矛盾,制造更长的战略窗口期?
其三,新军的训练和装备,还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未来面对曹军精锐,胜算几何?
其四,“大同世界”的构想,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从哪些具体政策开始试行?
这些问题,既是对诸葛亮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
诸葛亮没有丝毫耽搁,立刻投入了工作。他先是花了两天时间,不眠不休地查阅了基地积累的所有情报、账册、技术文档和新军操典。他那过目不忘的本事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让陪同的戏志才和赵云都暗自咋舌。
第三天,诸葛亮便拿出了一份洋洋洒洒数万言的《荆南策暨当前局势应对疏》,其分析之透彻,谋划之深远,令戏志才拍案叫绝。
在疏中,诸葛亮明确指出,夺取荆南,首重长沙,郡治临湘,扼湘江水道,物产丰饶,次取零陵,郡治泉陵,连接交州,地势险要。建议双管齐下:明面上,“皇商”加大贸易力度,以利诱之,结交长沙太守韩玄、零陵太守刘度等地方长官及境内豪族;暗地里,靖安司散布流言,制造郡内矛盾,并寻找可扶持或替代的代理人。同时,新军应抽调精锐,组建一支五千人左右的“快速反应部队”,由熟悉山地作战的将领统率,秘密运动至荆南附近山区潜伏,一旦“皇商”与靖安司打开局面,或遇顽固抵抗,则立刻以“雷霆之势”进行武力干预,速战速决。
对于大局,诸葛亮判断,曹操主要精力在于稳定新附的荆州北部和防范孙权,短时间内无力大举南顾荆南。刘备新败,困守江夏,不足为虑。孙权则被淮南吕布牵制,且与荆州有杀父之仇,暂时不会西进。这正是经营荆南的黄金时期。他甚至还建议,可以暗中给吕布提供一些“建议”或“便利”,让其能在淮南更好地拖住孙权和曹操的部分兵力。
至于新军和政事,诸葛亮也提出了许多切中肯綮的改进意见,从阵型优化到后勤保障,从鼓励农工到选拔人才,无不展现其卓越的实务能力。
这份奏疏被以最快速度送往许都。刘协阅后,大喜过望,朱批只有四字:“如卿所议!”
刘协,终于迎来了最重要的谋主。
江夏,夏口。
刘备站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面色憔悴。败退至此,兵力折损大半,粮草辎重尽失,身边仅有旧部千余人,张飞部数百人,以及刘琦麾下还算完整的一万多水陆军。形势岌岌可危。
“大哥,探子回报,曹操已表刘琮为荆州牧,蔡瑁、张允皆获封赏。曹仁大军驻守襄阳、樊城,虎视眈眈。”孙乾低声汇报着,语气沉重。
刘备默然无语。他知道,曹操下一步,要么是南下扫平他这支残军,要么就是东进去找孙权的麻烦。无论哪种,对他而言都是巨大的危机。
“孔明先生……还是不肯出山吗?”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道。
孙乾摇了摇头:“我们的人去隆中查探过,草庐已空,据说数日前就已举家搬迁,不知所踪。”
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刘备仰天长叹:“天不助汉,何至于此!”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糜芳满脸惊惶地跑来:“主公!不好了!江东……江东孙权派鲁肃过江来了,船队已到码头!说是……说是吊唁景升公”
刘备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鲁肃?吊唁是假,探听虚实、商议抗曹是真!孙权,终于坐不住了吗?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衣冠,对孙乾、糜芳道:“随我出迎!切记,勿露怯懦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