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暗流激涌,元直归心

“戏志才现在何处?”刘协果断问道。

“戏先生正在营地督导新式弩机的批量打造和弩阵战术演练。”

“让他来见朕!”

数日后,戏志才通过“影“的秘密渠道赶来。

“陛下。”

“志才,有件紧要之事,需你亲自去办。”刘协神色严肃,“荆州新野,有一贤士,名为徐庶,字元直,已投效刘备。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若为刘备所用,如虎添翼,于我等未来大业,极为不利。”

戏志才目光一凝:“陛下之意是?”

“朕要你亲自前往新野,设法接触徐庶,将其……请来桐柏山。”刘协沉声道,“即便请不来,也绝不能让其为刘备竭诚效力!必要时,可动用非常手段,但切记,首要保证自身安全,其次,不可暴露我等根基。”

戏志才略一沉吟,便明白了此事的重大和艰险。深入荆州,在刘备眼皮底下挖其墙脚,无异于火中取栗。

“臣,领命!”戏志才没有半分犹豫,“只是……以何名义接触?又如何说动徐元直?”

刘协走到书案前,快速写下一封信,又取出一本薄薄的、以“皇商”特制纸张装订成册的书卷。书卷封面上,是刘协亲笔手书的《算学精要暨格物初窥》。里面并非什么惊世骇俗的现代理论,而是刘协整理简化的一些基础数学知识,如勾股定理、简易方程、比例计算、物理现象分析,如杠杆、滑轮、浮力原理以及一些逻辑思维训练题。这些东西,对于这个时代的智者而言,无异于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充满了诱惑力。

“你以此书为引,言明乃‘潜云’主人所赠,慕其才学,愿与探讨天下至理。信中不必言明朕之身份,只以‘山野散人’、‘心向汉室之隐士’自居,着重阐述对当今局势的看法,尤其是……曹操乃国贼,刘备虽仁德却非明主,以及……一种不同于《隆中对》的,更宏大、更注重根基建设的‘天下策’。”刘协将信和书册递给戏志才,“徐庶乃智士,而非腐儒。他追求的是真正的济世之道,而非虚名。这些东西,足以引起他最大的好奇。”

戏志才双手接过,只觉得手中书册重若千钧。他粗略翻看了一下,其中内容虽不涉及具体军政机密,但其思维之新颖、逻辑之严密,令他这个自诩见多识广的谋士也感到震撼。陛下之学识,果真深不可测!

“臣明白了!必不负陛下所托!”戏志才郑重道。

“带上两名最机敏的靖安司好手,以行商身份潜入新野。一切小心。”刘协最后叮嘱。

戏志才领命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群山密林之中。

安排完徐庶之事,刘协再次将目光投向隆中方向。给诸葛亮的第三封信,是时候发出了。

前两封信,一宏大一具体,已成功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和深思。这第三封信,需要更进一步,不仅要展示视野和实力,更要抛出无法拒绝的“诚意”和“舞台”。

他铺开“皇商”特供的雪浪笺,提笔蘸墨,沉吟片刻,笔走龙蛇:

“孔明先生尊鉴:”

“前奉二书,粗陈管见,蒙先生不弃,未即掷还,幸何如之。今闻先生于隆中,晴耕雨读,心涵天下,非独荆襄之望,实乃社稷之幸。”

“操贼西征,关中鼎沸,此诚英雄用命之秋也。然朕窃观之,马超虽勇,终非命世之才;韩遂虽老,难免猜忌之心。曹操挟胜北之威,统虎狼之师,西凉之乱,恐难久持。待其平定西陲,携不可挡之势南顾,荆襄九郡,能安枕乎?”

“刘景升坐谈客耳,年迈守成,内惑于妇言,外制于蔡瑁、张允之辈,非可托身之主。刘玄德虽系宗亲,仁德布于四海,然其势单力孤,寄人篱下,然无稳固之基,强兵之实,何以北抗曹贼,西图中原?画饼充饥,终是虚话。”

“朕虽不才,亦有所图。非为割据称雄,实欲奠万世之基业。‘皇商’之利,可富国强兵;新军之制,可扫荡群丑;农工之技,可活民百万。此非空言,先生可遣心腹,密往桐柏山一观,便知虚实。”

“先生大才,屈于陇亩,岂不惜哉?若愿出山,助朕一臂之力,他日功成,非独汉室可兴,更可开创一新天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非孔圣所求之大同世界乎?”

“言尽于此,伏惟先生明察。。”

写完,刘协仔细检查,语气既保持了对贤才的尊重,又充满了自信与不容拒绝的吸引力。尤其是“可遣心腹,密往桐柏山一观”这句,堪称神来之笔,将之前的种种“自夸”落到了实处。

他同样将这封信以特殊药水处理,封入铜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