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量不高,但转发的人都是精准用户。
宣发总监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但看着《药王》预售“想看人数”一骑绝尘的数据,他又把这点不安压了下去。
“别管那个老家伙了,”他挥了挥手。
“按顾导的计划,该我们的人上场了。”
年轻员工立刻会意,点头离开。
……
微博上,“暖光之家”那条微博的评论区,已经成了《我不是药神》最重要的情感阵地。
每一条留言背后,都是一个被碾碎的家庭。
这里没有谩骂,只有无声的共鸣。
一个叫“夏天的向日葵”的网友写道:“我妹妹走的时候才十九岁,她说不想让爸妈再卖房子了,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哭得停不下来,谢谢你们,真的。”
下面有人回复:“抱抱你,我弟弟也是这样走的。”
简单的一句话,却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然而,从中午开始,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出现了。
一个ID叫“盼望女儿快好”的账号,在一条“卖了房子给孩子治病”的评论下回复:
“卖房子有什么用?我们家也卖了,还欠了一屁股债!电影拍得这么惨,光让我们哭有什么用?凌夜赚了那么多钱,他怎么不捐点出来?”
这条评论像一颗投入水池的石子,立刻激起了涟漪。
有人回复:“你这话不对吧?人家拍电影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我们的困境,不是来扶贫的。”
但很快,更多类似的声音冒了出来。
“为什么不对?他拍的是我们的故事,我们就该有发言权!”
“对啊,他拍电影能赚几千万,分一点给我们怎么了?”
“凌夜要是真有良心,就应该拿出票房的一部分成立基金会!”
这些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刺耳。
很快,另一个ID“为我儿续命”的账号发了一条新微博,并且@了凌夜和幻音工作室的官博:
“凌夜老师,看了你的预告片,我哭了三天,我儿子的情况和电影里一模一样,我们家已经山穷水尽了,求求你发发慈悲,帮帮我们吧!这里是我的收款码。”
紧接着,几十个相似的ID,像是约好了一样,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
他们的话术出奇的一致:先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然后话锋一转,开始对电影主创进行道德绑架。
“你们拍我们的苦难,赚得盆满钵满,我们得到了什么?”
“别光让我们感动,来点实际的!”
“强烈要求《我不是药神》剧组成立专项基金,主演和导演必须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