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夜并未表现出意外,只是点了点头,从背包里拿出一份新的曲谱。
“这是我连夜做的标注。”
他将曲谱递给赵清言。
纸张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让她眼前一亮。
每一个换气的位置,每一个情绪的细微处理,甚至连某个字的咬字方式都有详细说明。
“第十二小节,‘犹豫’这个词要带着真正的不确定感,不是技巧上的颤音。”
“副歌部分,‘翻涌’要有青春的冲动,但不能用力过猛。”
“结尾的‘你还愿意吗’,要问得小心翼翼,像是怕被拒绝。”
赵清言看着这些标注,心中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她见过很多制作人的曲谱,但从来没有人能把情感剖析得如此细致入微。
这不是在写歌,这是在解剖人心。
“你……你怎么能理解得这么深?”
她抬头看着凌夜,眼中第一次出现了由衷的敬佩。
凌夜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平静地说道:“从今天起,忘掉你所有的技巧。”
“什么?”赵清言愣住了。
“你不是声乐系的天才,你只是一个讲述者。”
凌夜的语气很轻,但每个字都清晰无比。
“这首歌不需要你展示音域,不需要你炫耀转音,只需要你把故事讲给听众。”
赵清言紧紧握住曲谱。
十多年来,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醍醐灌顶”。
“我明白了。”
她重重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了对艺术最纯粹的渴望,是她很久没有体验过的兴奋感。
接下来的几天,凌夜开始对赵清言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地点就在拍摄间隙的休息室,一架老旧的钢琴,两把椅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第一次试唱,赵清言习惯性地调整了呼吸,摆好了姿势。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
华丽的美声技巧瞬间展现,每个音符都精准到位,转音圆润流畅。
但凌夜直接打断了她。
“停。”
他的声音冷得让人心寒。
“你在唱歌,还是在炫耀你的声带?”
这句话像一根针,狠狠刺痛了赵清言。
“我哪里唱错了?”她不服气地反问。
“音准没问题,节拍也对,技巧也…”
“技巧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