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找到了辅导员,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感谢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但我考虑再三,还是想申请回原籍省份分配工作。我爱人和孩子都在农村,我想离她们近一点,能早点把家安顿下来,让她们过上稳定的生活。”
辅导员惊讶地看着他,再三确认了他的意愿,最终惋惜地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成林啊,你这选择……可惜了,但也是条汉子!好,我尊重你的决定。”
消息传出,又在同学中引起一阵小小的波澜。有人理解,有人惋惜,也有人暗地里笑他傻,为了个农村媳妇放弃大好前程。李成林对此一概坦然处之。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毕业分配顺利落实,李成林被分配到了省城一家颇具规模的文化单位,待遇不错,还很快分到了一套不大的筒子楼宿舍。
他第一时间回到刘家村,办理刘翠玲和李怀的户口迁移手续。
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村庄,刘翠玲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惶恐。她仔细地收拾着简单的行囊,一遍遍检查有没有落下什么。
临走前,她抱着母亲哭了很久。刘母也抹着眼泪,反复叮嘱:“到了城里,好好跟成林过日子,照顾好孩子,别任性……”
李成林理解她的不安,一路耐心安抚。当火车驶入省城车站,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和高大的楼房,刘翠玲紧紧抱着李怀,手心里全是汗。
小李怀则兴奋地趴在车窗上,大眼睛眨巴着,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筒子楼的生活条件相对简陋,共用厨房和水房,但对于刘翠玲来说,已经是想象不到的好地方了——明亮的玻璃窗,干净的水泥地,不用烧柴的煤炉,还有独立的房间。
最初的几天,刘翠玲像个受惊的小兔子,小心翼翼,生怕碰坏了什么东西,连走路都轻轻的。她用带来的抹布,把小小的房间擦了一遍又一遍。去公共水房接水,看到邻居都会下意识地低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