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府中,常遇春发现蓝氏正在为他整理行装。那些熟悉的铠甲、战袍、兵器,被她一件件擦拭得锃亮,整齐地摆放在箱笼中。
你都知道了?常遇春问道。
蓝氏点点头,眼眶微红:将军此去,务必小心。扩廓帖木儿不是等闲之辈。
常遇春走到她面前,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泪珠:放心,我还要回来和你赏月呢。
他顿了顿,又道:你说得对,我该学着做一块玉了。但玉也有玉的用法。
蓝氏不解地看着他。
常遇春神秘一笑:玉可以雕琢,可以镶嵌,但最珍贵的玉,往往被用来制作传国玉玺。它看似温润,却承载着一个国家的重量。
蓝氏恍然大悟。原来丈夫已经想通了——不是要放弃锋芒,而是要懂得如何运用锋芒。
将军,她突然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的锦囊,这是我请高僧求来的平安符,请将军务必贴身携带。
常遇春接过锦囊,触手温润。他知道,这哪里是什么平安符,分明是妻子的一片心意。
等我回来,他将锦囊贴胸放好,我们再生个小常遇春。
蓝氏脸上一红,轻轻捶了他一下:没个正经!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又回到了新婚燕尔时的甜蜜。只是谁都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
次日午时,午门外。
朱元璋亲自为常遇春斟酒,金樽在阳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芒。
鄂国公,朱元璋将酒杯递给常遇春,此去北疆,望你马到成功。
常遇春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朱元璋凝视着他,突然道:遇春,你跟了朕多少年了?
常遇春一愣,随即答道:自至正十五年投奔陛下,至今已有十七载。
十七年...朱元璋喃喃自语,朕从一个放牛娃,到如今坐拥天下,你们这些老兄弟,功不可没。
他话锋一转:但功是功,过是过。朕的天下,容不得半点差池。
常遇春心中一凛,再次深深一揖:臣明白。
朱元璋挥挥手:去吧,朕等你捷报。
常遇春翻身上马,虎头湛金枪斜挎在马鞍上。他回头望了一眼高大的午门,望了一眼城楼上那抹明黄色的身影,然后毅然调转马头。
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十五万大军如铁流般向北进发。烟尘滚滚,遮天蔽日,仿佛要将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其中。
蓝氏站在城楼上,目送丈夫远去,直到那抹熟悉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上。她轻轻抚摸着腹中微隆的小腹,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
孩子,她喃喃自语,你爹爹是天下最厉害的英雄,他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北方,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扩廓帖木儿的大军并非只是简单的南下,而是有着更深远的图谋。而常遇春此去,面对的将不仅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还有朝堂上的明枪暗箭。
更可怕的是,一个关于常遇春身世的惊天秘密,即将浮出水面。这个秘密,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生死,更可能动摇整个大明的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