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功高震主?

常遇春的瞳孔骤然收缩。扩廓帖木儿!这个在元廷内乱中脱颖而出的蒙古将领,竟在短短三个月内就重整了元军主力?

备马!他几乎是吼出来的,立刻进宫!

蓝氏脸色发白,却强作镇定地为丈夫整理衣冠:将军,陛下...

小主,

我知道。常遇春打断她的话,眼中闪烁着久违的战意,这既是圣旨,也是考验。

他转身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披风在身后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走到花园门口时,他突然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月光下的妻子。

等我回来,我们再去秦淮河赏月。他说。

蓝氏含泪点头:我备好酒,等将军凯旋。

---

翌日清晨,紫禁城奉天殿。

常遇春一身戎装立于殿中,甲胄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殿内百官分列两侧,目光或同情,或幸灾乐祸,或敬畏,或敌视,如同无数根无形的针,刺向他。

朱元璋高坐龙椅,面色阴沉如水。他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那是去年赏赐给常遇春的和田白玉,此刻却在他指间转来转去,折射出冰冷的光。

鄂国公,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北疆狼烟再起,你说,这仗该怎么打?

常遇春上前一步,声音洪亮如钟:启禀陛下,臣愿率十万精兵,三月之内必破扩廓帖木儿,收复失地!

朱元璋挑眉,十万精兵?朕记得,你麾下最精锐的常胜军,兵符可不在你手中。

殿内响起一阵压抑的窃笑。胡惟庸站在文官之首,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弧度。

常遇春面不改色:陛下,兵符可夺,军心难散。只要陛下信臣,臣自有办法让将士们效死力。

朱元璋沉默了。他盯着常遇春看了许久,那双深邃的眼睛里,猜忌与信任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

他终于吐出一个字,朕给你十五万兵马,由你节制。但朕有个条件。

臣洗耳恭听。

此战,你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朱元璋缓缓道,朕要让天下人都看看,谁才是大明真正的战神。

常遇春心中一凛。他明白,朱元璋这是在给他机会,也是在给他设套。打得漂亮,功高盖主;打得难看,无能误国。无论哪种结果,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臣,遵旨。他深深一揖,只是臣有一请。

请陛下准臣带走虎头湛金枪。常遇春抬头直视朱元璋,此枪随臣二十年,没有它,臣心中不踏实。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他记得这杆枪,记得常遇春用它斩将夺旗,所向披靡。那杆枪,就像它的主人一样,锋芒毕露,难以掌控。

准了。他挥挥手,明日午时,朕在午门为你送行。

退朝后,常遇春刚走出奉天殿,就被胡惟庸拦住了去路。

鄂国公大捷在即,下官提前恭喜了。胡惟庸笑得像只狐狸,只是不知此战过后,国公府的门槛,会不会被踏得更平?

常遇春冷冷地看着他:丞相大人有话不妨直说。

胡惟庸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国公爷,刀再锋利,也怕生锈。与其在沙场上拼死拼活,不如在朝中安享富贵。陛下最忌讳的,就是功高震主啊。

常遇春突然笑了:多谢丞相提醒。不过常某的刀,是用来杀敌的,不是用来摆设的。

说罢,他大步离去,留下胡惟庸在原地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