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旧日法袍渐生疏离

南海的梅雨连下了七日,紫竹林的青石路上积起薄薄的水洼,倒映着观音菩萨白衣的影子。小尼在整理禅房时,从樟木箱底翻出一件叠得整齐的月白道袍,袖口的云纹在潮湿的空气中微微泛出青色,像极了昆仑山顶常年不化的积雪。

“菩萨,这是……” 小尼捧着道袍的手微微发颤,指尖触到领口处绣着的 “慈” 字,金线已有些褪色,却仍能看出当年绣工时的考究。她跟随观音菩萨多年,从未见过这般样式的衣袍,那分明是玄门弟子的法袍,与如今这身慈悲相的白衣截然不同。

观音菩萨正坐在窗前擦拭净瓶,八功德池的灵水在瓶中轻轻荡漾,映出她眉心的朱红印记。听到小尼的声音,她的动作有瞬间的凝滞,净瓶边缘的水珠滴落在窗台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像极了道袍下摆曾沾过的朝歌城的血痕。

“放在那里吧。” 她的声音比往常低了几分,目光落在道袍的云纹上,那些纹路突然在眼前活了过来,化作玉虚宫回廊上盘旋的仙鹤,化作万仙阵前飘扬的阐教大旗,化作文殊广法天尊拂尘上的流苏 —— 那些早已被南海潮气冲淡的记忆,此刻竟清晰得如同昨日。

小尼将道袍平铺在紫竹榻上,发现衣袍的夹层里藏着半块玉佩,上面刻着 “玉虚” 二字,边角处有明显的磕碰痕迹。“这玉佩……” 她刚要细问,却见观音菩萨的指尖在净瓶上捏出了红痕,八功德池的灵水竟泛起细碎的涟漪,像是在抗拒着什么。

“那是…… 很久以前的东西了。” 观音菩萨转过身时,白衣的袖口扫过窗棂,带起的风将道袍的一角吹得微微扬起,露出里面用朱砂画的符咒 —— 那是玄门的 “清心咒”,当年她初学道法时,元始天尊亲手为她画在衣襟内侧的。

梅雨最浓的那日,金吒踏着祥云来访。他依旧穿着素色道袍,手里捧着一个锦盒,里面是新铸的青铜令牌,上面的 “周” 字徽记旁,多了一朵小小的莲花。“菩萨,” 他将令牌放在案上,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紫竹榻上的道袍,突然愣住,“这是…… 师叔当年的法袍?”

观音菩萨正用杨柳枝为冻伤的山茶浇水,闻言动作一顿,枝叶上的水珠落在道袍的云纹上,晕开一小片水渍。“是。” 她的声音里听不出情绪,却让金吒想起多年前在南海沙滩上,她看着平等石时的眼神 —— 那里面有悲悯,有释然,却唯独没有怀念。

金吒走到榻前,指尖轻轻拂过褪色的 “慈” 字,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帛书:“这是…… 当年师叔在玉虚宫时,罚抄的《道德经》,弟子一直收着。” 帛书的边角已有些磨损,上面的字迹娟秀而有力,与如今观音菩萨诵经时的笔迹截然不同。

观音菩萨接过帛书,指尖触到绢帛的瞬间,识海突然传来一阵刺痛。帛书上的墨字渐渐化开,化作玉虚宫的晨雾,她看见年少的自己跪在元始天尊座前,因为在讲经时走神,被罚抄经文百遍。那时的她梳着双丫髻,法袍的袖口还短了一截,手里攥着的毛笔,比南海的芦苇笔沉重了不知多少倍。

“当年你总说,这法袍的云纹绣得太密,穿着不自在。” 金吒的声音带着怀念,目光落在道袍的下摆处,“你还偷偷用剪刀剪了个小口,被广成子师伯发现,罚你在寒冰池边站了三个时辰。”

观音菩萨的指尖在帛书的字迹上轻轻滑动,那些笔画突然化作寒冰池的冰棱,刺得她指尖发麻。她想起那天的寒风如何钻进法袍的缝隙,想起广成子师伯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想起回到禅房后,文殊广法天尊偷偷塞给她的暖手炉 —— 那炉子里的炭火,比南海渔民的篝火更旺,却也更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