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祁山梦碎

司马老贼 土玄 2028 字 4天前

“伯约,汝之心,吾知之。吾非惧死,亦非不能违命。然吾等所恃者,非兵甲之利,乃‘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堂堂正正之旗!此心此志,可昭日月。若行僭越之事,擅权专断,则与国贼何异?人心一散,道义不存,纵使得一二城池,亦难图天下,终将沦为割据之寇耳!此例,决不可开。”

他转过身,面对众将,神色已恢复平素的冷静与威严,开始下达命令:

“魏延听令!率你本部兵马为前锋,先行撤退休整,但需保持警戒,严防城内魏军出城突袭!”

“王平听令!率无当飞军,负责掩护全军粮草辎重转移,务必井然有序,不得有失!”

“赵云听令!率本部精锐骑兵为全军后卫,多设疑兵,广布旌旗于营垒,以为震慑。大军撤退期间,严加戒备,确保万无一失!”

他目光扫过众将,最后强调:“全军徐徐而退,各部需保持部伍整齐,旌旗严整!我要让魏军看看,我军绝非溃败,只是奉诏班师!”

有将领担忧地问:“若魏军知我退兵,乘势来追,如之奈何?”

诸葛亮羽扇轻摇,语气中带着对敌手的精准判断:“魏军雍凉精锐,经夏侯楙一败,已十丧七八。如今守城之卒,胆气已裂。纵使是曹睿御驾亲征,新至陈仓,不明虚实,见我退兵有序,赵云将军殿后严整,量彼亦不敢轻举妄动,贸然追击。诸将各司其职,依令行事即可。”

翌日,蜀军开始拔营。

没有撤退的慌乱,只有一种压抑的、井然有序的沉默。士兵们默默地拆卸营帐,装运物资,队伍按照既定的序列,缓缓向南,朝着褒斜道的方向移动。空气中弥漫着不甘、沮丧,还有一种被无形之手扼住喉咙的憋闷。

诸葛亮坐在那辆熟悉的四轮车上,由亲兵推动着,走在中军。车行缓缓,他最后一次回过头,望向北方。

那座浴血奋战多日、付出了无数将士生命却未能攻克的陈仓坚城,在视野中渐渐模糊。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间,投向了更远方——那八百里秦川,那魂牵梦绕的长安故都。

《出师表》中的誓言言犹在耳,先帝刘备托孤时殷切的目光恍在眼前。沙盘上推演了无数次的进军路线,麾下将士们殷切的期盼,北伐中原、克复神州的宏愿……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刻,被来自后方成都的几句精心编织的流言,轻易地击得粉碎。

一种深刻的无力感与巨大的悲凉,如同秦岭的浓雾,将他紧紧包裹。他为之奋斗半生的理想,在现实的政治诡计和君主的猜疑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为这支沉默撤退的大军镀上了一层悲怆的金色。一场势在必得的北伐,一场血流盈野的攻坚战,最终竟未败于战场上的明刀明枪,而是终结于几句不见刀锋的流言。

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一场理想主义在现实铁壁前的悲壮退场。

长长的队伍,如同一条受伤的巨蟒,沉默地蜿蜒,最终消失在秦岭苍茫的群山万壑之中。身后,只留下空寂的战场,呜咽的秋风,以及陈仓城头上,那面依旧在暮色中飘扬的、刺眼的魏字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