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靠曹丕?这位五官中郎将看似弱势,却隐忍坚韧,身边正缺少既能谋划又懂隐忍的核心智囊。他的处境更需要外力援助,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曹丕的,与自己的,在本质上更为契合。他如深潭,表面平静,内里却能容纳更多,也更能保护藏于其中的一切。一旦功成,回报将远超预期。
而最终决定天平倾斜的,是对曹操的判断。那位魏公,是诗人,更是霸主。他或许一时喜爱曹植的才华横溢,但若要托付这打下不久的江山,他最终会选择谁?是一个能延续他霸业、稳定局面的继承人,还是一个才华横溢却可能败掉家业的诗人?答案不言自明。
风险固然有,但何处没有风险?在这乱世之中, 最稳妥的选择往往是最大的冒险。
司马懿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褪去,只剩下冰潭般的冷静与决断。
他选择了曹丕。
不是出于情感,而是出于最冰冷的计算:曹操的期望、曹丕的需求、自身的优势、未来的回报——一切线索都指向这个答案。
但他深知,不能急,更不能主动投靠。主动送上门的,总是不被珍惜,甚至被怀疑。他需要像最耐心的猎手,继续潜伏,继续观察,继续通过那不起眼的东曹属职位,悄无声息地展现自己的价值,解决一些微不足道却能让曹丕记在心里的小麻烦。
他要让曹丕自己意识到,他需要司马懿这个人。要让曹丕主动伸出手,将他拉入那个正在形成的、沉默却有力的核心圈层。
司马懿轻轻吹熄油灯,将自己彻底隐于黑暗之中。窗外的魏公府依旧灯火零星,如同蛰伏的巨兽。
暗流已在潭底涌动,而他,这条悄然潜入的蛟龙,终于选定了将要依附的暗流方向。狩猎的新阶段,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