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蛛丝马迹:一个关于“复仇”的联盟

办公室的挂钟滴答作响。

苏晚的手指悬在键盘上。

指尖冰凉,却带着一丝颤抖的坚定。

她盯着“完美夏娃”文件夹。

脑子里飞速闪过可能的密码。

沈清越的生日?不对。

他母亲的名字?

她试着输入“ShenMan”。

光标闪了闪,提示错误。

再加个年份?她想起楚静姝提到的沈曼结婚年份。

输入“ShenMan1987”。

“咔哒”一声。

文件夹开了。

苏晚的呼吸瞬间停滞。

屏幕上弹出的第一张照片,就让她浑身发冷。

是她五岁时的照片。

扎着羊角辫,站在幼儿园门口。

照片边缘有些泛黄,显然是从旧相册里翻拍的。

她不记得自己有这张照片的电子版。

更不记得谁会把它传给沈清越。

往下翻。

全是她的照片。

小学时的春游照,被人偷偷拍的侧脸。

中学时的画展获奖照,她站在画架旁,笑容青涩。

大学时在图书馆看书的照片,阳光落在她的书页上。

甚至还有她和陆战结婚那天,被人从角落拍的背影。

陆战的身影,被人用黑色画笔涂掉了。

苏晚的手指划过鼠标。

心一点点沉下去。

这些照片,跨越了二十多年。

有的连她自己都忘了。

沈清越却一张不落地收集着。

像是在监视她的人生。

她点开旁边的“个人资料”文档。

里面的内容,更让她毛骨悚然。

“苏晚,1995年生于本市,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护士。”

“小学三年级,因画画被老师表扬,从此爱上艺术——可利用点:对认可的渴望。”

“大学时,曾因拒绝富二代追求,被孤立两周——可利用点:自尊心强,易记仇。”

“与陆战结婚后,每月12号会去看画展——可利用点:固定行程,便于安排接触。”

甚至连她的生理期、对芒果过敏、画画时习惯用左手托着下巴。

这些只有她和陆战知道的细节。

都被详细地记录在案。

最后一行,用红色字体标注着:

“相似度89%,符合‘夏娃’基础标准。”

“夏娃……”

苏晚喃喃自语。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

她点开最下面的“改造计划”文档。

文档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写得清清楚楚。

第一阶段:依赖建立(1-2周)。

“每日早餐牛奶中添加微量镇静剂,让其产生‘只有在疗养院才睡得安稳’的错觉。通过提供她喜欢的书籍、画具,强化‘沈清越是唯一懂她的人’的认知。”

苏晚猛地想起。

这几天喝的牛奶,确实让她总觉得昏昏沉沉。

她还以为是自己太紧张。

原来从一开始,就是算计。

第二阶段:记忆模糊(2-4周)。

“通过催眠式聊天,反复提及陆战的‘控制欲’,弱化她对陆战的正面记忆。播放经过处理的音频,将陆战的声音与‘争吵’‘压抑’等负面情绪绑定。”

她想起沈清越每天陪她散步时。

总会“无意”提起陆战不让她办画展的事。

还会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音乐里,隐约夹杂着模糊的争吵声。

当时她没在意,现在想来,全是陷阱。

第三阶段:仇恨植入(4-6周)。

“安排‘家族幸存者’与她接触,讲述陆家‘罪行’,让她产生‘自己也是受害者’的共情。展示‘证据’,证明陆战当年追求她,是为了‘控制有艺术才华的人’,并非真心。”

苏晚的手攥紧了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