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店主的叙述,如同在林煜心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那个曾心怀“仁”念,试图以“严”止战的孙武形象,与如今姑苏城内蔓延的冰冷秩序形成了尖锐的撕裂感。这种转变绝非一蹴而就,必然存在着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林煜决定,必须更接近权力的中心,去聆听那来自吴宫深处、推动着这一切走向极端的旋律。
机会出现在一场不期而遇的“雅集”上。
那是城中一位颇有地位的致仕老大夫举办的私宴,邀请了些许文人墨客、不得志的门客,以及像林煜这样身份模糊的“游学士子”,旨在饮酒赋诗,谈古论今。林煜凭借其扎实的历史底蕴和守火人赋予的、超越时代的知识视角,在席间侃侃而谈,很快引起了主人的注意。
宴至中旬,丝竹渐歇,话题也不知不觉转向了吴国当下的强盛与未来。
“自孙将军治军以来,我吴国兵锋之盛,天下侧目!”一位门客满面红光地赞颂,“昔日强楚,已成手下败将;北方齐晋,亦不敢小觑。此皆大王英明,将军神武之功也!”
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宴席上充满了对武力的赞美与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坐在上首的老大夫,却只是捻着胡须,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反而带着一丝隐忧。他年事已高,经历过吴国从弱到强的全过程,眼神比在座的年轻人们要深沉得多。
“兵锋之盛,固然可喜。”老大夫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席间安静下来,“然,老夫近日偶闻宫中传出些许言论,心中……颇感不安。”
林煜立刻竖起了耳朵,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专注聆听的姿态。
老大夫看了他一眼,似乎觉得这个见识不凡的年轻人是个可以交流的对象,便叹了口气,低声道:“大王……似乎已不再满足于‘称霸’了。”
此言一出,席间几人脸色微变。
“不满足称霸?那大王欲要……?”有人小心翼翼地问。
“‘无敌’。”老大夫吐出两个字,声音沉重,“大王曾于宫内言,‘当今之世,强者为尊。寡人不仅要吴国称霸,更要吴国之军,天下无敌!要这四海之地,闻吴兵之名而丧胆,见吴旗之影而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