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才笑道:“人各有所好,何必强求?令郎既喜武学,何不让他报考武举?”
周通自此专心习武,再不在外惹是生非。
转眼三年,京城会试。吴才携无字书赴京,再次高中。殿试上,皇帝见他手不释卷,好奇相询。吴才献上无字书,讲述来历。
皇帝把玩良久,忽然拍案叫绝:“妙啊!这书页在日光下竟显现山川地理图!”
众臣围观,果然见书页在阳光下呈现精美地图,比工部所藏还要精细。
“吴爱卿,这是何故?”皇帝惊奇地问。
吴才恍然大悟:“陛下,臣明白了!这书需要极度专注,在特定光线下才能看见内容。老翁赠书,是要告诉臣,学问之道贵在专心,唯有爱不释手,方能发现其中奥妙。”
皇帝龙颜大悦:“好个‘爱不释手’!朕看这地图也是爱不释手。吴才,朕命你掌管翰林院,专司古籍修复!”
吴才领旨谢恩,忽然想起什么:“陛下,臣离家时,那赠书老翁又出现了。”
“哦?他说什么?”
“他笑着说:‘书已有主,老夫去也。’然后化作白鹤飞去。臣这才明白,遇到了神仙。”
皇帝慨叹:“神仙赠书,原是点化世人。传朕旨意,将‘爱不释手’的故事刊行天下,让学子共勉!”
圣旨传到龙泉县,全县沸腾。吴才故居被改为“释手书院”,无数读书人来此感受“爱不释手”的真谛。
王秀才也来了,他摸着那无字书的复制本,嘟囔道:“我怎么就看不出奥妙呢?”
吴才笑道:“王兄,你摸书时,心里是不是在想着中午吃什么?”
王秀才一愣:“你怎么知道?”
“心不专一,如何能见奥妙?就像当年我一心求取功名,却从不肯专心读书。直到遇见这卷无字书,才明白真正的喜爱是心甘情愿地投入,是乐在其中的专注。”
王秀才若有所思。
多年后,吴才成为一代大儒。他主持修复了无数古籍,每一本都倾注心血。学生问他秘诀,他总是指着厅堂上“爱不释手”的匾额,笑而不答。
而那卷无字天书,据说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化作点点金光,消散在空气中——仿佛它的使命已经完成。
但“爱不释手”的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