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国之重器

他立刻陪同孙维民,再次找到了李副区长。听完孙维民的陈述(省略了具体技术细节),李副区长的脸色也变得无比严肃。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远超地方政府的处理权限,立刻拿起红色保密电话,向上级部门进行了紧急汇报。

接下来的几天,气氛异常紧张。几名气质沉稳、行事干练的陌生人员来到了江城,与孙维民进行了数次秘密谈话,并详细了解了“福满香”、华创资本以及梁哲的相关情况。林卫东也被要求积极配合,提供了他所知道的一切信息。

官方力量的介入,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暂时隔绝了来自暗处的窥探。周老板那边反馈,那些国际掮客似乎察觉到了风声,活动明显收敛。

然而,林卫东的心并未完全放下。他知道,对手绝不会轻易放弃。官方保护得了孙工的人身安全和国家机密,却未必能完全挡住对方在商业和法律层面继续使绊子。

果然,几天后,“福满香”高调宣布,其“新型复合调味基料”中试成功,并已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的专利摘要和权利要求书中,巧妙地绕开了孙工笔记中那些暗藏的“陷阱”参数,但在核心技术路线的描述上,依然能看到明显的模仿痕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竟然真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绕开了陷阱,拿出了“成果”!虽然这“成果”很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毕竟缺少最关键的“X因子”或类似核心),但一旦专利被初步认可,对“万家香”未来的技术发展将是巨大的障碍。

面对“福满香”抢先申请的专利,林卫东和孙维民没有慌乱。在官方人员的默许和指导下,他们决定采取最直接、最硬碰硬的方式——提起专利异议!

杨律师根据孙维民提供的、更早的、未曾公开的研究笔记和理论构想(不涉及保密内容),精心准备了厚达数百页的专利异议材料,以“缺乏新颖性、创造性”为由,正式向专利局对“福满香”的专利申请提出异议。

这是一场硬仗。双方将在专利局的审查员面前,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对决。

异议审理当天,林卫东、孙维民和杨律师亲自到场。“福满香”那边,郑胖子和梁哲竟然也亲自来了,还带着一个庞大的律师和技术顾问团队,气势汹汹。

审理过程异常激烈。“福满香”的律师口若悬河,极力论证其技术的“创新性”。而杨律师则依据孙工早年的理论笔记,层层批驳,指出其技术路线实质上是已有技术的简单拼凑和模仿,并无实质创新点。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审查员也面露难色之时,会议室的门被敲响了。一名工作人员走进来,在审查员耳边低语了几句。

审查员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点了点头。随后,一名穿着朴素中山装、气质儒雅的老者在一位年轻秘书的陪同下,走进了会议室。

看到这位老者,孙维民猛地站了起来,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老……老组长?!”

那位老者微笑着对孙维民点了点头,然后面向审查员,出示了一份盖有某国家级科研机构鲜红印章的证明文件。

“我是国家食品工业基础科研中心的顾问,我姓钱。”老者的声音平和却自带威严,“关于‘福满香’公司申请的这项专利,所涉及的部分基础理论框架,实际上源于我们中心早年组织、由孙维民同志参与的一项预研课题。相关理论构想和边界条件,在内部资料中早有界定。我们认为,该项申请的核心诉求,并未超出我们已有认知的范畴,不具备授予发明专利所需的创造性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