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辣酱风云(上)

孙维民看着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可以帮你们设计改造方案,优化工艺流程和配方。但我有个条件。”

“您说!什么条件我们都答应!”赵大海抢着说。

“我不要你们的工资,也不要什么股份。”孙维民摆摆手,“我只有一个要求,无论将来厂子做多大,都必须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赚钱,干昧良心的事!”

林卫东肃然起敬,他站起身,无比郑重地说道:“孙工,我林卫东向您保证!‘万家香’只要还在我手里一天,质量和良心,就是绝对不能碰的红线!如有违背,天打雷劈!”

看着林卫东眼中的决绝和真诚,孙维民满意地笑了。他找到了退休后真正想做的事情——将毕生所学,倾注到这个充满希望的小厂,培养一批真正懂技术、有操守的食品人。

孙工的加入,如同给“万家香”这艘刚刚起航的小船,装上了一个强劲而可靠的引擎和精准的罗盘。技术壁垒,开始初步建立。

然而,就在技术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场小小的风波,考验着林卫东刚刚对孙工做出的承诺。

这天,一个穿着时髦、自称是南方某贸易公司经理姓吴的男人找到了林卫东。吴经理开门见山,表示看中了“万家香”辣酱,想大量订购,发往南方。

“林老板,你们的辣酱味道正,包装也不错。不过,我们南方人口味偏甜,你们这个辣度,恐怕市场接受度不高。”吴经理侃侃而谈,“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在你们现有配方里,每批次额外多加百分之十的糖和少量糖精,成本我这边补给你们。味道变甜了,辣度降低了,肯定更好卖!”

加糖!加糖精!这确实能迎合部分口味,而且成本增加不多,还有对方补贴,看起来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赵大海有些心动,看向林卫东。

林卫东却皱起了眉头:“吴经理,改变基础配方,尤其是添加糖精,这不符合我们的产品定位。我们可以考虑专门为南方市场开发一款甜辣口味的酱,但绝不能在这款主打产品上动手脚。”

吴经理不以为意:“哎哟,林老板,别那么死板嘛!就是稍微调整一下,消费者吃不出来!销量上去才是硬道理!这样,我在原价基础上,每袋再加一分钱!”

每袋加一分钱,这诱惑更大了。连旁边的工人都竖起了耳朵。

林卫东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不起,吴经理。‘万家香’辣酱的配方和口味,是我们立足的根本,不能随意更改。尤其是为了降低成本或迎合短期市场而牺牲品质和初衷,这事我们不能干。合作可以,但必须按我们的标准来。”

吴经理脸色顿时难看起来,说了句“不识抬举,有的是厂子愿意干”,拂袖而去。

赵大海有些惋惜:“东哥,送到门口的钱都不要啊……”

林卫东看着他,也看着围过来的工人和李秀兰,语气坚定:“大海,秀兰,各位工友。我们要赚的是长久的钱,是良心钱。今天我们可以为了多点利润加糖加糖精,明天就可能为了更便宜用劣质油、坏辣椒!孙工为什么愿意来帮我们?就是看中我们这股子认真做事的劲儿!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

李秀兰看着丈夫,眼中充满了支持。她如今完全理解并认同林卫东的理念。

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孙维民耳朵里。老先生什么也没说,只是在那天指导工人操作时,更加用心了。他知道,自己没看错人。

解决了配方风波,引入了孙工这位技术大神,“万家香”的发展似乎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快车道。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保质期得以延长,销路进一步打开。林卫东甚至开始筹划,按照孙工的建议,引进一条半自动的灌装生产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天,负责去临县开拓市场的销售员小王,鼻青脸肿、慌慌张张地跑了回来,带回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老板!不好了!我们在临县的货,被……被人给砸了!几家卖我们辣酱的供销社和小卖部,都被人威胁,不准再卖‘万家香’!他们说……说我们的辣酱吃坏了人,是黑心作坊生产的!”

与此同时,办公室的电话刺耳地响了起来。李秀兰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她捂住话筒,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对林卫东说:“卫东,是……是工商局的电话。说接到群众举报,我们厂使用霉变原材料,生产不合格产品,要……要立刻上门查封,等待调查!”

林卫东的瞳孔猛地收缩。

恶意举报!市场暴力清场!来自竞争对手的打击,比他预想的来得更早,更猛烈,而且手段如此卑劣狠毒!

“万家香”这艘刚刚加固了船体的小船,迎来了第一场真正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