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辣酱风云(上)

“万家香”食品厂生产的袋装辣酱和泡菜,一经上市,便以其稳定的质量、卫生的包装和适中的价格,在林卫东所在的江城及周边几个县城打开了市场。

小小的食品厂开始连轴转,两台简陋的灌装设备几乎日夜不停。车间里弥漫着辣椒和香料混合的、令人食欲大开的浓郁香气。工人们虽然疲惫,但脸上都带着笑容,因为他们这个月的工资和奖金,比在国营厂时高出了一大截。按时发薪,从不拖欠,这让林卫东在工人中的威望与日俱增。

李秀兰已经正式辞去了纺织厂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食品厂的管理中。她心细,负责原材料验收和成品抽检,把关极严,工人们私下里都叫她“铁面老板娘”。但她处事公道,从不无故克扣,又体恤工人辛苦,时常自掏腰包买些绿豆白糖给工人们熬消暑汤,因此大家对她更多的是敬重。

看着仓库里生产出来的一箱箱产品被等候的货车拉走,看着会计张芸拿过来的、一天比一天好看的财务报表,林卫东心中却并没有多少轻松之感。

“卫东,这是上周的销售汇总,周边三个县的供销社都主动来找我们拿货了!照这个趋势,下个月我们就能把银行的贷款还清一部分。”李秀兰拿着报表走进简陋的办公室,脸上带着难得的、发自内心的喜悦。经济的宽裕和事业的成就感,让她整个人都容光焕发,与几个月前那个愁眉不展、对他充满失望的妻子判若两人。

林卫东接过报表,仔细看着,眉头却微微蹙起:“销量增长是快,但我们的利润空间,比预想的要薄。原料成本,尤其是干辣椒和菜油的价格,最近波动有点大。”

“是啊,”李秀兰在他对面坐下,“而且我听说,县城里已经有人开始模仿我们的包装,也做袋装辣酱了,价格比我们低一分钱。”

树大招风。模仿者来得比预想的还要快。林卫东并不意外,这是市场经济初期的必然现象。他担心的不是模仿,而是恶性竞争。

“质量是我们的根本,只要我们的味道和卫生比他们好,就不怕。”林卫东放下报表,语气沉稳,“不过,原材料这块必须稳住。秀兰,你和大海最近多跑跑下面的乡镇,看看能不能直接和种植户签个长期收购协议,避开二道贩子,把成本降下来,也保证原料稳定。”

“好,我明天就和大海去趟红旗乡,那边辣椒种得多。”李秀兰如今对林卫东的商业判断已是深信不疑。

这时,赵大海满头大汗地闯了进来,嗓门洪亮:“东哥,嫂子!好消息!周老板那边牵线,省城的一家百货公司,愿意试销我们的辣酱!要是能打进省城,咱们‘万家香’可就真算一号了!”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省城的市场,远非江城这种小地方可比。林卫东精神一振:“哪家百货公司?条件怎么样?”

“就是省城最大的那家‘红旗百货大楼’!不过……”赵大海挠了挠头,脸上兴奋稍减,“他们的采购科长老周了,姓胡,架子大得很,说要见见老板,还要……还要谈谈进场费和新品推广费什么的。”

“进场费……”林卫东沉吟。这在后世是常态,但在八十年代末,对于他这种小厂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而且开了这个头,以后其他商场也可能效仿。

“见肯定要见。省城的渠道必须打开。”林卫东很快做了决定,“大海,你回复周老板,就说我这两天亲自去省城拜访胡科长。费用……可以谈,但我们要争取最好的柜台位置。”

“好嘞!”赵大海应声而去。

李秀兰有些担忧:“卫东,这进场费……咱们现在资金可不宽裕。”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林卫东目光坚定,“省城是必争之地。只要能站稳脚跟,这点投入值得。而且,我正好去省城看看,有没有更先进的灌装设备,靠现在这两台老掉牙的机器,产能很快会跟不上的。”

两天后,林卫东和赵大海坐上了前往省城的绿皮火车。随身带着的,是几箱精心准备的“万家香”辣酱和泡菜样品。

在周老板的引荐下,他们在红旗百货大楼附近的一家国营饭店,见到了采购科的胡科长。胡科长五十岁上下,身材微胖,穿着灰色的确良衬衫,腋下夹着个黑色公文包,脸上是一种混合着倨傲和精明的神色。

“林老板是吧?年轻有为啊。”胡科长打着官腔,慢悠悠地品着茶,对桌上包装醒目的样品只是瞥了一眼,“你们的产品,老周跟我提过,说在下面卖得还行。不过,我们红旗百货,是全省的门面,对进场商品的要求,那是很高的。”

“胡科长,我们的产品质量绝对过硬,卫生标准也严格按照规定……”林卫东诚恳地介绍。

胡科长摆摆手,打断了他:“质量是一方面。关键是,想进我们大楼的品牌很多啊,位置就那么多。你们这‘万家香’,名头还不响嘛。”他话锋一转,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按照我们大楼的新规定,新品牌进场,需要缴纳一笔‘商品质量保证金’和‘柜台优化费’,一共这个数。”他伸出两个手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千块!林卫东心里一沉。这几乎是食品厂现在能动用的所有流动资金。

“胡科长,这个数额……对我们小厂来说,实在有点高。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或者,我们先少进一点货试试销路?”林卫东试图争取。

胡科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林老板,我们大楼有大楼的规矩。要不是看在老周的面子上,这个见面机会都不会有。这样吧,你们回去考虑考虑。想进我们大楼的品牌,排队等着呢。”说完,他作势欲走。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周老板在一旁打圆场:“胡科,别急嘛,再坐坐。林老板他们是真心实意想合作的。”

就在这时,旁边一桌一个独自吃饭、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忽然转过头,饶有兴致地拿起桌上的一包“万家香”辣酱看了看,开口问道:“小伙子,你这辣酱,用的是哪里的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