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暗地里,他的行动更加隐秘。他不再亲自去危险场所,而是通过阿强发展的几个机灵又可靠的本地小伙,组成一个松散但有效的信息网络,专门收集沙头角一带三教九流的消息,特别是关于码头、仓库、新成立皮包公司的异常动向。报酬优厚,且单线联系,最大程度保证安全。
小主,
另一方面,他必须与“信鸽”取得联系,汇报威胁事件,并寻求指示和支援。他按照紧急程序,在约定的时间地点留下了暗号。
两天后,他收到了回音。还是在那个公园电话亭,接电话的却是一个陌生的、经过变声处理的声音,并非之前的联络人。
“园丁’已知悉情况。赵工处已有安排,勿忧。”对方言简意赅,“你的处理方式正确,保持静默,巩固据点。马世杰线暂缓,有新目标。注意‘鑫隆贸易’,表面做农产品出口,实则可疑。设法接近其财务或核心人员,获取资金往来证据。方法自定,安全为上。”
指令再次变更!从马世杰转向了“鑫隆贸易”!这说明“信鸽”也在根据形势调整策略,并且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鑫隆贸易”与“掌柜”资金链有关的线索。获取财务证据,这比单纯观察要困难得多,但也更具价值。
“鑫隆贸易”的办公楼就在罗湖区一栋新建的写字楼里,看起来颇为正规。林卫东没有贸然行动,他先让手下的小伙子们去打探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
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鑫隆贸易老板叫吴鑫隆,本地人,四十多岁,以前是国营外贸公司的科长,下海后凭借人脉做起农产品出口,生意做得不小,是区里的明星企业家。公司管理似乎很规范,外人很难接触到核心财务。
正当林卫东思考如何切入时,一个“巧合”送上门来。
这天,阿强兴奋地跑来告诉他:“老板,好事!区里要搞个‘个体经营者先进经验交流会’,邀请了一批做得好的个体户参加,咱们店也收到通知了!听说副区长都会出席!”
林卫东心中一动,接过那张盖着红戳的通知。交流会地点就在区政府礼堂,时间在下周三。他仔细浏览与会名单,果然,在“企业代表”一栏里,看到了“鑫隆贸易有限公司 吴鑫隆”的名字!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这是一个绝佳的、不引人怀疑的接近机会!
林卫东立刻重视起来。他精心准备了发言稿,内容围绕“诚信经营”、“质量为本”、“服务大众”等正面主题,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能展示“向前快餐”的成功经验,力求给区领导留下好印象。
交流会当天,林卫东穿着一身得体的新中山装(特意定做的),提前到场。礼堂里坐满了各路个体户老板,吵吵嚷嚷,充满草根活力。吴鑫隆坐在前排,穿着西装,梳着大背头,正和旁边几个干部模样的人谈笑风生,显得游刃有余。
会议开始,领导讲话,然后是个体户代表发言。林卫东的发言被安排在中间位置。他上台后,不卑不亢,语言朴实,用具体的数据和事例(如解决多少就业、如何保证食品卫生等)赢得了阵阵掌声。他注意到,吴鑫隆也抬头看了他几眼,似乎对这个年轻的快餐店老板有了一丝兴趣。
茶歇时间,林卫东主动端着一杯茶,走到吴鑫隆附近,假装不经意地与旁边一位相熟的杂货店老板聊天,话题引向了经营的不易和资金周转的压力。
果然,吴鑫隆听到后,转过头,笑着插话道:“小林老板年轻有为啊!快餐店搞得这么红火,还有资金压力?”
林卫东心中暗喜,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苦笑:“吴总过奖了。小本生意,看着热闹,其实利润薄,想扩大规模,比如开个分店,资金就卡脖子了。比不上您做大贸易的,资金雄厚。”
吴鑫隆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摆摆手:“贸易也不好做啊,周期长,垫资压力大。不过嘛,只要路子对,机会还是有的。”他像是随口一问,“小林老板没想过找银行贷点款?”
林卫东叹了口气:“去了,手续麻烦,额度也低。我们这种个体户,难啊。”
这时,会议继续的铃声响起。吴鑫隆拍了拍林卫东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年轻人,思路可以活一点嘛。有机会再聊。”便转身回到了座位。
第一次接触,成功!林卫东给对方留下了一个“经营成功但受困于资金、渴望发展”的进取青年形象。这为他下一步的“求助”或“合作”埋下了伏笔。
交流会过后几天,林卫东按兵不动,继续经营快餐店,仿佛那次谈话只是萍水相逢。但他暗中加大了对“鑫隆贸易”外围信息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