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匣中的密信与账本,如同黑暗中划亮的火柴,瞬间照亮了“济世堂”与王贵之间阴谋的轮廓。然而,这光亮也映出了更多深邃的阴影——李道明训导为何遇害?两名失踪者究竟是死是活?
审讯室内,郑龙对“济世堂”掌柜钱友德的逼问愈发激烈。钱友德在铁证面前,心理防线逐渐崩溃,开始断断续续地交代。
“是……是州府‘永盛商号’的少东家张焕……是他主使的……他想要‘仁和堂’的渠道和‘血茯苓’的利……王贵不肯就范,还……还威胁要告发……”钱友德汗如雨下,“那张焕就……就派了两个人来,一个叫赵奎,是他心腹,扮作探亲的‘赵四’……另一个,就是那张姓商人,其实是州府的一个讼师,叫孙铭,来善后的……”
“他们人在哪里?!”郑龙厉声喝问。
“我……我不知道啊!”钱友德哭丧着脸,“那天晚上,他们只说要去桥上和王贵做最后交涉,能拿回证据最好,拿不回就……就按计划行事……后来桥就塌了……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线索似乎指向了州府来的赵奎和孙铭是凶手,他们可能在交涉中杀害了王贵,然后制造了断桥意外,企图毁灭证据并伪装成遇难者脱身。但李道明呢?
与此同时,吴文在仔细研究李道明的遗物时,有了新的发现。在李道明书箱的一本典籍封皮夹层里,他找到了一封未曾寄出的信稿,字迹潦草,充满愤懑之情。信中提及学宫内有人与商贾勾结,利用采买书籍、文具之便中饱私囊,而此人似乎与“济世堂”过从甚密。李道明在信中表示已掌握部分证据,决心要揭发此事,清理学宫门户。
“捕头!”吴文将信稿递给赵雄,“看来李训导遇害,很可能是因为他无意中发现了学宫内的贪腐,而这条线索,与‘济世堂’牵连在了一起!他可能是在调查过程中,被灭口了!”
案情变得愈发复杂。一座断桥,看似一场针对王贵的商业阴谋谋杀,却意外卷入了学宫训导,牵出了案中案。
赵雄眉头紧锁。如果李道明是因为调查学宫贪腐而被灭口,那么凶手很可能与学宫内鬼有关。但凶手是如何精准地知道李道明会在那个雨夜出现在桥上?是巧合,还是李道明也被设计引入了这个杀局?
“王贵、李道明,还有州府来的赵奎、孙铭……这四个人同时出现在雨夜的桥上,绝非偶然。”赵雄沉声道,“这更像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陷阱,将知情者和威胁者一网打尽!”
那么,设计这个陷阱的人,是谁?是州府的张焕远程指挥?还是平安县内,有一个更了解本地情况、能同时调动多方势力的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