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堂”被迅速查封,掌柜钱友德和账房先生被带回县衙问话。与此同时,从两名失踪者住处搜出的书信、契约,与王贵账册、遗物一起,被铺开在刑房的桌案上,如同散落的拼图,等待着被拼凑出真相的轮廓。
赵雄坐镇中央,吴文负责核对笔迹、印记等专业细节,郑龙带人看守嫌犯并随时准备外出抓人。林小乙则被允许在一旁协助整理和传递文书,这让他得以近距离观察所有证据。
气氛紧张而有序。油灯的光晕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吴文偶尔的低语是房间里的主要声响。
吴文首先确认,失踪者“赵四”墙砖后发现的契约副本上的笔迹,与王贵账册上那些神秘记号,以及张姓商仆身上“济”字纸片的笔迹,均出自同一人之手!此人显然是在多方之间传递信息、协调事务的关键人物。
“捕头,你看这里,”吴文指着那份“血茯苓”独家经销权协议,“条款看似公平,但有几处细节非常苛刻,几乎将王贵的‘仁和堂’置于完全被动的位置。而担保方‘济世堂’的责任却被模糊处理了。”
赵雄目光锐利:“也就是说,这份协议可能是个陷阱?王贵后来发现了问题?”
“极有可能。”吴文点头,“而且,书信中提到州府商号施压,要求王贵尽快履行协议,否则将追究巨额赔偿。”
林小乙一边听着,一边假装笨拙地整理着王贵的其他遗物。他的注意力再次落到了那个摔瘪的小铁匣上。匣子锁具完好,但侧面确实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小凹坑,与他之前“感觉”到的王贵后脑遭受击打的线索隐隐对应。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怯生生地开口:“捕……捕头,吴捕快……这个匣子,锁是好的,但这边有个坑……会不会……里面装着很重要的东西,有人想抢,没抢到?”
赵雄和吴文的目光立刻聚焦在铁匣上。是啊,如果仅仅是商业纠纷,为何要杀人?除非王贵手中掌握了足以翻盘或者威胁到对方的致命证据!
“能打开吗?”赵雄问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