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知遇之恩

他又与李沅交谈片刻,问了问工部近年的一些事务,李沅皆据实以答,条理清晰。

临别时,王旦意味深长地说道:

“李郎中且安心任事。朝廷需要你这等实干之才。日后若遇难处,可来寻老夫。”

送走王旦,李沅站在门口,望着那远去的轿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他深知,得到枢密副使的赏识,意味着什么。

这并非因为他攀附了谁,而是因为他坚持了为官的本分。

这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数日后,新一轮的吏部考评中,李沅因“办事缜密、恪尽职守、不结党营私”,得到了上等的评语。

其在“青苗钱”一事上所持的务实态度,也通过某些渠道,悄然在部分务实派官员中小范围流传开来。

一些与他品性相投、同样关注实务的年轻官员,开始主动与他交往。

一个以李沅为核心,倾向务实、厌弃空谈和党争的小圈子,悄然初现雏形。

陈朝,别苑。

张诚将关于李沅近况的最新情报呈报给陈稳。

“君上,李沅已得伪宋枢密副使王旦赏识,考评获优,声望渐起。其周围,已隐约聚集起数个志同道合之辈。”

陈稳微微颔首,脸上并无意外之色。

“李沅此人,性情简重,做事踏实,得赏识是迟早之事。‘陆明’此前引导其关注实务,思考政策执行细节,恰在其关键时刻,助其形成了更易被务实派重臣看重的见解。此番投资,回报已显。”

王茹笑道:

“正是。据‘陆明’回报,他与李沅近日清谈,李沅言语间对实务更为关注,甚至主动问及地方治理中钱谷、刑名之细节。可见引导已见成效。”

“很好。”

陈稳走到窗前。

“此等潜移默化之功,远胜于强行灌输。李沅地位提升,其务实之见影响力增大,于我而言,利大于弊。”

他顿了顿,吩咐道:

“令‘陆明’继续保持现状,以‘净友’身份与李沅交往。可适当探讨些更深入的,关于制度、律法、民生之议题,但务必把握好分寸,引其思考,而非代其立言。”

“是!”

张诚与王茹齐声应道。

陈稳感受着体内那稳步增长的成长进度。

对李沅的渗透成功,不仅带来了战略上的利好,也为他自身的“成长”提供了扎实的积累。

这“暗流涌动”的阶段,需要的正是这般耐心与精准。

一颗重要的棋子,已然在伪宋的棋局上,站稳了脚跟。

接下来,便是如何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