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看向谢福治:“老谢,先打济南,政治意义我同意,战略价值我也同意。但你说守敌兵力相对空虚,这个概念要细化。是比起它鼎盛时期空虚,还是比起我们攻坚能力来说‘显得’空虚?我们的炮兵旅,能在一周内,在敌人援兵赶到之前,为我们砸开济南的城墙吗?我们需要一个更精确的评估。”
接着,他又看向陈榘:“老陈,青岛的出海口确实诱人。但你想过没有,就算我们拿下了青岛,鬼子会坐视我们拥有一个出海口吗?他们的海军力量远超我们,完全可以从海上封锁,甚至炮击、登陆。我们到时候是守还是不守?如果守,需要投入多少兵力?会不会反而成了我们的包袱?”
一连串的问题,让陈榘和谢福治都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张百川的思维显然比他们更深一层,不仅考虑了攻城本身,更考虑了攻城之后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张百川继续说道:“我的初步想法是,这两个地方,我们都要,但不是同时要,要有先后,有策略。究竟是先打看似难啃但收益巨大的济南,还是先打看似容易但后续麻烦不少的青岛,或者我们有没有第三种选择,比如,进一步削弱两者之间的联系,创造更有利的时机?”
他走到地图旁:“我的意见是,暂时不急于做最终决定。当前第一要务,是继续深化大练兵,特别是步炮协同攻坚演练和城市巷战训练。同时,命令情报部门,加大对济南、青岛两地敌军布防、物资储备、指挥官特点的侦查力度。通知敌工部,想办法摸清鬼子高层,尤其是冈村宁次,下一步的战略意图。”
“我们要么不动,要动,就必须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张百川的语气斩钉截铁,“在此之前,各主力旅按预定计划,继续清剿根据地周边残敌,扩大控制区,巩固基层政权。兵工厂那边,要加紧生产,特别是炮弹和攻坚用的炸药包。”
他看向谢福治、陈榘和肖桦:“你们三位,根据今天讨论的,分别从政治、军事、后勤动员角度,尽快拿出一个更详细的评估报告和预案出来。一周后,我们再次开会,定下最终作战方向。”
“是,”三人齐声应道,脸上都露出了信服的神情。张百川的这种沉稳和谋定后动的风格,正是他们最为钦佩的。
会议结束,谢福治、陈榘和肖桦各自离去,忙碌起来。张百川独自一人留在指挥部里,再次站到地图前。
他的目光在济南和青岛之间来回查看。先济南?先青岛?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关系到山东军区未来数年的发展格局。他需要更多、更准确的情报,需要更周全的推演。
就在这时,机要参谋快步走了进来,递上一份电报:“司令员,冀鲁豫军区急电,”
张百川接过电报,迅速浏览,脸色微微一变。电文内容不长,却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据可靠情报,日军华北方面军内部正在酝酿一次大规模人事和战略调整,冈村宁次似乎有调离的迹象,接任者身份不明,但据说作风更为强硬狠辣。
“山雨欲来啊……”张百川喃喃自语,将电文紧紧攥在手里。敌人也不会坐以待毙,新的变数已经出现,无论敌人如何变化,壮大自身实力永远是硬道理。下一步的作战方向必须尽快明确,留给山东军区安稳发展的时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充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