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下一步是青岛还是济南

陈榘一一作答,数据详实,显然做了充分准备。谢福治和肖桦也偶尔补充几句。整个讨论过程严谨而高效,张百川对细节的追问,体现了他对大兵团作战保障工作的极端重视。

“看来,咱们炮兵算是初步有规模了。”张百川最终点了点头,目光重新投向地图:“那么,接下来,我们这把磨好的刀,该先砍向哪里?”

他地点在地图上两个蓝色的核心标记上——“济南,还是青岛?”

谢福治沉吟片刻,率先开口:“这个问题,正好大家一起议议。”他指向济南,“我认为,应该先打济南。理由有三:第一,济南是山东省会,政治意义巨大。光复济南,对整个山东乃至全国的抗战士气,将是极大的鼓舞,也能让延安和总部看到我们山东军区的实力和决心。第二,济南地处津浦铁路要冲,拿下它,就等于切断了鬼子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孤立了津浦线沿线的敌军。第三,据内线情报,经过我们连续打击,特别是第32师团被歼后,济南守敌兵力相对空虚,主要是第59师团残部和一些独立混成旅团,士气低落,正是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他顿了顿,话锋微转:“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济南是敌人重兵防御的核心,城墙坚固,工事林立。一旦我们久攻不下,周边如德州、沧州甚至河北的敌人很可能迅速增援,我们可能会陷入攻坚战与阻击战的泥潭。”

肖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政委考虑得很周全。从政治影响和战略价值看,济南无疑是首选。打下济南,我们山东军区这块牌子,就真正叫响了。”

这时,陈榘却摇了摇头,手指移向了青岛:“我倒是觉得,可以先考虑青岛。”他看向张百川和谢福治:“司令员,政委,我的理由同样有三点。第一,青岛是港口,有出海口,拿下了青岛,我们就能彻底打破鬼子的海上封锁, 获得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政委刚才说了染料紧张,如果我们能通过青岛搞到急需的物资,比如特种钢材、精密仪器、甚至药品,对我们根据地建设和兵工厂发展,意义非凡。第二,军事上,青岛守敌虽然也有一个旅团加上海军陆战队,但其防御重点在港口和沿海,陆上纵深相对薄弱。我们集中主力,采取掏心战术,速战速决的可能性较大。第三,拿下青岛,可以与我们控制的胶东根据地彻底连成一片,巩固我们的后方。”

小主,

他接着分析了先打济南的风险:“反过来看济南,正如政委所说,硬骨头不好啃。我们现有的炮兵,对付一般县城据点绰绰有余,但要短时间内砸开济南那种级别的城防,火力恐怕仍显不足。一旦打成消耗战,对我们的部队来说,得不偿失。”

肖桦听完,又倾向于陈榘的观点:“参谋长说得有道理。出海口太诱人了。而且,许友同志在胶东经营得好,我们打青岛,能得到他们的有力策应。济南那边,阎锡山虽然老实了,但谁知道我们主力陷在济南时,他会不会有什么小动作?”

两种意见,各有道理,指挥部里一时陷入了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直凝神倾听,未曾表态的张百川。

张百川在地图上济南和青岛之间缓缓移动,最终,在连接两地的铁路线上画了一个圈。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他缓缓开口:“济南,是政治和交通的枢纽,打下来,声威大震。青岛,是经济和战略的出口,拿下来,实惠更多。”

他站直身体,目光扫过三位搭档:“但是,我们决策,不能只看好处,更要看风险,看我们自身的能力,以及鬼子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