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被远处一辆伪装成维修车辆的厢式货车里,通过会所外围监控和那名服务生身上的微型设备远程监控的叶薇和张默看在眼里。
“他收下了。”叶薇盯着屏幕,轻声道。
张默闭着眼睛,能力的“视野”虽然无法穿透墙壁直接看到李明,但他能模糊地感知到,代表李明的那团风险阴影,在接触到手机后,变得更加混乱、剧烈地翻滚着,【恐惧】、【犹豫】和一丝微弱的【希望】交织在一起。
“他在挣扎。”张默说,“但恐惧暂时压过了希望。他不会立刻联系,需要再加一把火。”
这把火,由叶薇来点。
当天深夜,一篇由叶薇亲自操刀、但通过层层傀儡账号发布的深度分析文章,悄然出现在几个专业的金融从业者社区。文章没有点名道姓,但用极其专业的笔触,详细剖析了类似“恒业咨询”这种充当“防火墙”的机构,在面临内部调查和外部压力时,其核心财务人员通常会面临的几种下场:最好的结果是弃车保帅,独自承担所有罪责;最坏的结果,则是“被消失”,所有痕迹被抹去。
文章冷静地列举了几个国内外类似案例,细节逼真,结论触目惊心。它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剥开了李明这类人光鲜外表下的脆弱和绝望。
这篇文章,如同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天下午,那部老人手机响了。只有一个未知号码的短暂振铃,随即挂断。这是约定的信号——表示对方愿意沟通,但需要确保绝对安全。
叶薇立刻通过加密通讯层,将一个经过无数次跳转和加密的虚拟会议室链接,发送到了那部手机上。会议室是单向的,李明只能听,无法追踪来源。
一个经过变声器处理的、冰冷没有任何情绪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响起(由叶薇操作):
“李总监,时间有限。我们长话短说。你通过‘瑞丰’渠道转移到开曼群岛的第三笔资金,八百五十万,昨天已经到账。但你以为这就安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