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宇文琛更是几乎要冷笑出声,觉得这老六简直是疯了,去抢这么一个注定要砸在手里的破差事。
其他皇子和大臣们也多是类似想法,觉得宇文霄此举无异于政治自杀。
然而,龙椅上的景仁帝,在最初的惊讶之后,看着那个在众目睽睽之下挺身而出的儿子,眼中却骤然爆发出难以掩饰的欣慰与激赏!
小主,
在所有人都选择明哲保身的时候,是这个流落民间多年、刚刚回归的儿子,站了出来,愿意为他分忧,为天下黎民请命!
这份胆识,这份担当,这份不计个人得失的赤子之心,如何不让他这为君为父者感到动容?
“霄儿,”景仁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你……可知凌州灾情之严重?可知此去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你……有把握吗?”
宇文霄迎接着父皇和满朝文武审视的目光,毫无惧色,他再次躬身,声音清晰而沉稳:
“回父皇!儿臣深知凌州灾情紧急,亦知前路艰难!
儿臣不敢妄言有十足把握,但儿臣愿立下军令状!
此去凌州,定当竭尽全力,安抚灾民,堵塞决口!若不能控制灾情,儿臣愿受任何处罚,绝无怨言!”
他顿了顿,继续道:“儿臣虽才疏学浅,于水利一道亦非专精。
但儿臣知道,赈灾如救火,首要在于决心与行动!
儿臣愿亲临一线,与灾民同甘共苦,与将士们并肩作战!
儿臣更相信,朝廷上下同心,定能克服万难!恳请父皇,给儿臣这个机会,让儿臣为我大夏百姓,尽一份心力!”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既表明了决心,也承认了困难,更展现了一种务实的态度和与民同在的信念。
景仁帝看着儿子那坚毅的眼神,听着他那诚恳而有力的话语,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朗声道:“好!好!朕准奏!即命六皇子宇文霄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凌州赈灾事宜!
赐尚方宝剑,准你便宜行事!工部、户部、太医院需全力配合,若有怠慢,犹如此案!” 他声若洪钟,带着帝王的决断与支持。
“儿臣(臣)领旨!谢父皇(陛下)恩典!”宇文霄与相关官员齐声应道。
朝会在一片复杂的氛围中结束。宇文霄在众人或敬佩、或担忧、或更多是幸灾乐祸的目光中,坦然步出金銮殿。
他知道,这将是他回归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一次巨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