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窗之谊深厚,众人纷纷响应。
陈耀祖三人又亲自去邀请了书院里所有教导过他们的教习,连几位平日交好的高年级学长也一并请了。
众人听闻他们竟是去国子监,无论心中作何想,面上都给予了极大的祝福,无人推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毕竟,谁能保证未来不会与这几位前程远大的同窗在京城重逢呢?
陈耀祖早已提前派人下山通知了父母。
陈大勇和张小花听闻儿子和两位侄子的同窗、夫子们都要来,又是为儿子高兴,又是忙得脚不沾地。
当即决定当晚不再接待外客,全力准备这场盛宴。
张小花带着店员们里外打扫,陈大勇则亲自去市场采购最新鲜、最丰盛的食材,势必要让这场告别宴办得风风光光。
王富贵和姚宗胜更是坚持:“耀祖兄,这次是我们三人共同宴请,费用必须平摊!你可不能独揽!”
陈耀祖拗不过他们,只得笑着应下,心中却知,以他爹娘的性子,断不会收这两位“相当于干儿子”的银钱。
散学的钟声响起,鸿儒书院的山道上出现了一道奇景。
教习们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浩浩荡荡近百名学子,如同一条蜿蜒的人龙,谈笑着向山下涌去。
教习们看着这群即将暂时分别的“野猴子”。
嘴里虽还习惯性地唠叨着“成何体统”、“注意仪态”,但眼底深处,却都藏着不易察觉的欣慰与不舍。
德高望重的山长虽因年迈未至,却也亲笔为三人写了祝语,字字珠玑,勉励他们“志存高远,学究天人”。
来到山下陈家的火锅店,只见灯火通明,香气四溢。
陈大勇和张小花早已带着训练有素的店员们在门口热情迎候。
“陈叔!婶子!”
“叨扰伯父伯母了!”
学子们大部分都是店里的常客,与陈大勇夫妇相熟,此刻更是嘴甜如蜜,纷纷上前行礼问好。
陈大勇和张小花何曾见过这等阵仗?被这群未来可能的“官老爷”们如此尊敬,笑得合不拢嘴,连声招呼:
“不叨扰,不叨扰!诸位夫子、同学们快里面请!耀祖,快招呼大家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