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微服潜行

汴州长史李嵩,死于十日之前,死在自己的官船上。据报,是夜间行船时遭遇劫匪,财物被洗劫一空,李嵩被劫匪杀害。可狄仁杰却注意到,卷宗中描述,船舱内的财物虽被翻动过,却并未丢失多少贵重物品,李嵩的贴身玉佩、腰间的玉带都还在,桌上的茶杯里还有残茶,显然是猝不及防之下遭遇了袭击,而非有备而来的劫匪所为。更可疑的是,李嵩出事前,正在调查漕运途中粮饷被克扣一事,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正要向朝廷上报。

宋州参军赵毅,死于七日之前,葬身于粮仓的粮垛之中。官府上报,是夜间巡查粮仓时,粮垛意外坍塌,被活活掩埋。可狄仁杰却从卷宗的附记中看到,粮仓的守卫说,当晚并未听到异常声响,粮垛坍塌得十分蹊跷,且赵毅负责的粮仓,正是存放漕粮的重要粮仓,他近期一直在核查粮垛的实际数目与账面是否相符。

滑州县令孙谦,死于三日之前,死于家中的火场。官府上报,是夜间不慎失火,被烧死在家中。可狄仁杰却得知,孙谦的家中有防火设施,且火势蔓延得异常迅速,屋内还发现了打斗的痕迹,只是被大火烧毁,难以辨认。而孙谦,同样在调查当地与漕运相关的贪腐之事。

这四位官员,皆在查与漕运、粮饷相关的事务,皆掌握了一些线索,却都在即将有所突破之时“意外”身亡,死法各异,却都透着诡异。这些看似孤立的点,究竟如何才能连成线?背后之人,究竟是谁?是为了掩盖漕运中的贪腐之事?还是有着更为骇人的图谋?是地方的贪官污吏勾结?还是背后有更大的势力撑腰?甚至,牵扯到朝中的党争?

狄仁杰轻轻摩挲着药箱的背带,指尖感受到木头的温润与粗糙,目光愈发深邃。他知道,此行汴州,前路未知,凶险暗藏。背后的敌人,势力庞大,手段狠辣,且隐藏极深,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但他心中毫无惧色,只有查清真相、为民除害的坚定信念。

他相信,再精密的伪装,也会留下痕迹;再隐秘的阴谋,也终会在细微处露出破绽。就如同医者诊病,只要望闻问切,仔细观察,总能从看似寻常的症状中,找到病根所在。而他,这位名叫“怀英”的云游郎中,将用手中的银针和草药作为掩护,用更锐利的双眼与缜密的心智,去刺破层层迷雾,探寻那被掩盖的真相。

李元芳坐在马车外侧,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动静。他耳力过人,能清晰地听到远处的马蹄声、鸟鸣声,甚至是草丛中虫豸的爬行声。他时刻保持着戒备,手中暗暗握住了腰间的短匕,只要有任何异常,他便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护住车内众人的安危。

曾泰坐在狄仁杰身旁,手中拿着一卷书,看似在阅读,实则在默默回忆着狄仁杰之前查案的方法,暗自揣摩着此次查案的切入点。他时不时地抬眼看向狄仁杰,眼中满是敬佩与信任——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案件,多么凶险的处境,只要有狄仁杰在,他便觉得心中有底。

如燕则好奇地掀着车帘的一角,打量着窗外的景色。她一会儿看着田地里的麦苗,一会儿看着路边的野花,一会儿又观察着过往的行人,眼中满是灵动的光彩。但她并未忘记自己的职责,每看到一个可疑之人,都会下意识地记下对方的样貌、衣着、举止,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打探消息。

马车一路向南,朝着漕运重镇汴州缓缓行去。随着距离汴州越来越近,官道上的商旅也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往来于南北的商人,带着货物,行色匆匆。远处的汴河轮廓渐渐清晰,河面上的漕船越来越多,帆影点点,往来不绝。

狄仁杰知道,汴州已近在眼前。这座繁华的漕运重镇,表面上歌舞升平、商旅云集,暗地里却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一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暗战,就此拉开了序幕。而他与李元芳、曾泰、如燕四人,将以微末之身,潜入这龙潭虎穴之中,探寻那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