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光未亮,一层薄薄的晨雾如同轻纱般笼罩着白沙镇,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河道都显得影影绰绰,平添了几分神秘。狄仁杰与李元芳早早起身,换上了便于行动的粗布衣衫,扮作早起赶路的行商,悄然离开了悦来居。
他们没有乘坐马车,而是选择了步行,沿着当地人指引的方向,朝着西南方的兰若古渡而去。曾泰则留在客栈,一方面整理信息,另一方面负责接应和留意镇上的动静。
越往西南走,人烟越是稀少。官道逐渐被狭窄的土路取代,两旁不再是整齐的田畴,而是丛生的芦苇和灌木。空气中弥漫着河泥的腥味和水草的湿气,脚下的土地也变得越来越松软泥泞。偶尔能看到一些废弃的渔网和破旧的小船搁浅在岸边,显示这里曾经也有过人气,如今却已荒废。
“大人,看来的确如传言所说,这地方荒凉得很。”李元芳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手始终按在腰间隐藏的短刀上。
狄仁杰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环境。他注意到,一些芦苇有被近期人为压倒的痕迹,虽然不明显,但在泥地上留下了淡淡的印记。而且,越靠近传说中的古渡区域,空气中那股若有若无的、不同于寻常河泥的特殊腥气似乎更浓了一些。
前行约一个时辰,穿过一片茂密的、几乎与人等高的芦苇荡,眼前豁然开朗。一条更为宽阔、水流却显得有些滞涩浑浊的大江横亘在眼前,这里应该就是兰若古渡所在了。
所谓的古渡,早已名存实亡。岸边只有几根腐朽断裂的木桩歪斜地插在淤泥里,一个残破不堪的茅草棚子半塌在旁,周围散落着一些破碎的瓦罐和杂物。江面在此处形成一个微微内凹的河湾,水流相对平缓,但岸边水草丛生,水下情况不明,确实不是理想的停泊或渡河之所。
然而,狄仁杰的目光却立刻被岸边泥地上几道新鲜的、不同于寻常舟船留下的拖痕所吸引。那拖痕宽而浅,边缘模糊,似乎是什么沉重但底部平滑的物体被拖行过,一直延伸至水中。
“元芳,你看这痕迹。”狄仁杰蹲下身,仔细查看着拖痕的形状和走向。
李元芳也蹲下来,用手指捻起一点痕迹旁的泥土嗅了嗅,眉头紧锁:“大人,这痕迹很新,不超过十二个时辰。而且……这泥土里似乎混杂了点别的东西,有点……像是……铁锈和油脂的味道?”
铁锈和油脂?狄仁杰心中一动。寻常渔船或货船,多是木质结构,即便有金属部件,也不该留下如此明显的铁锈和油脂混合的气味,更不会在岸边留下这种平滑的拖痕。
他站起身,沿着拖痕走向水边,目光在浑浊的江面上搜寻。雾气尚未完全散去,江面视野并不开阔。忽然,他眼神一凝,在距离岸边约十余丈远的一片茂密水草丛中,似乎隐约看到了一截黝黑的、非木非石的物体半沉半浮,若不仔细看,几乎与阴暗的水色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