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什么宗门之见,什么传男不传女的祖训,在追求炼器至高真理的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欧冶启仿佛看到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在自己面前轰然打开,门后是他穷尽一生都在追寻的、更清晰、更本质的炼器之道!
凌皓能理解欧冶启的心情,就如同他当年在实验室里第一次通过电子显微镜看到材料微观结构时一样震撼。他温和地笑了笑:“欧冶长老不必激动,此镜名为‘微观洞察镜’,正是用于观察材料微观结构的工具。科学之道,重在共享与验证。长老若有兴趣,我们大可一起研究。”
他顿了顿,看向那半塌的炼器堂,以及更深处那隐约传来空间波动和炽热气息的方向:“不过此地不宜久留,黑煞谷的人虽退去,难保不会卷土重来,而且那虚空能量裂隙也是个隐患。欧冶长老,诸位百炼宗的道友,若信得过凌某,不妨先随我回灵青盟暂避。那里有更完善的设备和安稳的环境,可供我们细细探讨这炼器之道,也可设法修复焚天锤。”
欧冶启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挣扎。故土难离,祖堂在此。但看着身后寥寥十余个伤痕累累的弟子,再想到那虎视眈眈的黑煞谷和莫测的虚空裂隙,他深知留在此地只有死路一条。而凌皓展现出的神秘手段和对炼器之道的深刻见解,让他看到了宗门传承延续、甚至发扬光大的希望!
最终,他重重一跺脚,决然道:“好!老朽便厚颜,携这些不成器的弟子,叨扰凌大师了!只求大师…不吝赐教!”
“长老言重了,互相学习。”凌皓拱手。
当下,众人不再耽搁。百炼宗弟子们简单收拾了炼器堂内一些最重要的传承玉简和核心材料,便随着凌皓等人,登上青云梭,朝着灵青盟方向疾驰而去。
数日后,灵青盟,新材料实验室。
这座实验室是凌皓在“源计划”提出后,专门划拨资源建立的,配备了目前最先进的“微观洞察镜”、“元素分析仪”、“应力探测阵”等一系列用于材料研究的科学法器。
欧冶启和石铁等百炼宗弟子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着实验室里那些闪烁着符文光芒、运作原理却完全陌生的仪器,既感到新奇,又有些手足无措。
凌皓首先安排他们休息疗伤,同时让阿土和林风带着他们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范。
待欧冶启伤势稍稳,便迫不及待地请求凌皓开始研究。
凌皓首先选择的样本,正是那柄作为引子的青锋剑,以及欧冶启带来的几块百炼宗珍藏的、不同品级的炼器材料原矿。
在凌皓的指导下,欧冶启第一次亲手操作“微观洞察镜”,当他将自己的神识与法器连接,看到那块看似纯净的“寒铁”原矿内部,那如同繁星般复杂、却又蕴含着独特规律的晶体结构时,他激动得差点老泪纵横。
“原来…原来铁石之内,亦有乾坤天地!”他喃喃道。
凌皓在一旁,结合图像,为他讲解基础的晶体学知识,晶格、晶胞、位错、空位…这些对于现代材料学来说属于入门的概念,对于欧冶启而言,却如同天书,却又与他毕生的炼器经验隐隐印证,让他时而迷茫,时而恍然大悟,如痴如醉。
接着,凌皓又让欧冶启观察了那柄青锋剑在承受不同力度弯曲和冲击时,内部应力分布的变化,以及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过程。
看着光幕上那清晰展现的、材料从完好到损伤直至断裂的全过程,欧冶启彻底信服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法宝看起来完美无瑕,却在关键时刻突然崩碎;为什么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处理工艺,性能会天差地别。
“微观决定宏观…结构决定性能…”欧冶启反复咀嚼着凌皓说出的这几个词,只觉振聋发聩。
“凌大师,依您之见,我这青锋剑,该如何改进?”石铁也早已收起了最初的轻视,虚心求教。亲眼看到自己佩剑内部的“惨状”后,他比谁都渴望能将其修复、强化。
凌皓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石师侄,你认为,一柄理想的飞剑,应该具备哪些特性?”
石铁想了想,答道:“当是锋锐无匹,坚韧不摧,灵力通畅,如臂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