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传统功法太粗糙,能量逸散浪费多

《灵能资源分布图》的公布,如同在“灵青盟”弟子们面前展开了一张清晰的寻宝图,极大地优化了修炼地点的选择。“开源”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凌皓的研究矛头,自然而然地指向了修炼过程中更为核心的环节——功法运行。

呼吸法引气入体,只是将外界的“原材料”(灵气)搬进了“工厂”(身体)。而如何将这些原材料高效地加工、转化、储存为属于自己的“产品”(灵力),则完全依赖于功法的运转。

然而,当凌皓开始系统性地研究联盟内流传的各种基础、乃至部分内门功法时,他发现问题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

这些传承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功法,其描述大多充满了模糊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词汇。

“气沉丹田,意守紫府……”——丹田具体指哪个位置?压力多大为“沉”?紫府是哪里?“意守”的强度如何把握?

“引灵气沿督脉而上,过三关,汇于百会……”——路线是否最优?灵气流束的粗细、速度该如何控制?“三关”处的能量损耗有多大?

“水火相济,龙虎交汇……”——这完全是比喻!不同属性灵力融合的具体参数、比例、时机是什么?

“太粗糙了!太模糊了!”凌皓放下手中一枚记载着某部黄阶上品功法的玉简,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无力,“这简直就像是在没有图纸、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让工人全凭感觉去组装一台精密仪器!能成功全靠运气和所谓的‘悟性’!”

为了更直观地揭示问题,他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

他邀请了几位修炼不同属性、但境界相仿(都是炼气六层)的弟子,进入特制的“内视观测舱”。这个观测舱结合了升级版的“灵能流场显影阵”和凌皓以“洞虚之眼”原理开发的“经络能量透视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修士体内功法运行的路径和灵力流转的状态,以能量形态可视化地投射出来。

当弟子们按照各自所修的功法开始运转周天时,观测舱光幕上呈现出的景象,让所有研究员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那些代表着精纯灵力的光流,在弟子们的经脉中运行时,远非想象中那般凝练顺畅!

· 有的灵力流束过于粗大散乱,在狭窄的经脉中横冲直撞,不仅速度缓慢,还与经脉壁产生了剧烈的摩擦,逸散出大量无用的光屑(能量损耗)!修炼那名弟子很快就额头冒汗,面露痛苦之色。

· 有的流束则断断续续,时快时慢,在经过某些穴位节点时,甚至会形成小范围的涡流和阻滞,大量灵力被白白消耗在克服这些内部阻力上。

· 更有甚者,不同属性的灵力在交汇时,由于控制不当,发生了剧烈的能量冲突,在光幕上炸开一小团混乱的光斑,不仅没能“相济”,反而互相湮灭,损耗惊人!

“看到了吗?”凌皓指着光幕上那些不断逸散、损耗的光点,语气沉重,“这些,都是被浪费的能量!根据初步测算,一部普通的黄阶功法,其运转过程中的能量逸散和无效损耗率,平均高达百分之四十到六十!也就是说,他们辛辛苦苦吸纳进来的灵气,有一大半都在体内‘内耗’掉了,根本没有被有效炼化成自身灵力!”

“百分之六十?!”阿土惊呼出声,“这……这也太浪费了!怪不得大家修炼这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