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环境灵气密度异,测绘地图找富集

“谐波计划”的成功,让“科学调息导引术”在“灵青盟”内部迅速普及开来。弟子们掌握了与灵气波频共振的诀窍,引气入体的效率普遍得到了显着提升,修炼热情空前高涨。整个联盟仿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底层修士的实力提升肉眼可见。

然而,凌皓的研究并未止步。他清楚地认识到,呼吸法优化解决的只是“如何更有效地吸收”的问题,属于“节流”。而修炼效率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开源”——即找到灵气密度更高的环境进行修炼!

“同样是一次共振呼吸,在灵气稀薄之地,可能只吸纳了十个灵子;而在灵气富集之处,则可能吸纳一百个,甚至更多!这其中的差距,何其巨大!”凌皓在研究所的晨会上,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传统的修士寻找修炼宝地,多半依靠模糊的“感觉”,或者师门长辈的经验指点,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一些众所周知的灵脉节点,早已被高阶修士或重要机构占据,普通弟子根本无缘享用。

“我们必须改变这种‘靠运气’、‘靠关系’寻找修炼地的模式!”凌皓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要用数据说话,绘制出属于我们‘灵青盟’自己的、精确的 《灵能资源分布地图》!”

一个新的宏大项目——“灵能资源测绘计划(代号:勘探者)”应运而生。

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对“灵青盟”目前掌控的所有疆域(包括原灵溪宗、青木宗山门及其附属领地、以及像坠星原这样的共有区域)进行一次全面的、高精度的灵气密度普查!

任务的艰巨性超乎想象。联盟疆域辽阔,山川河流、平原沼泽地形复杂,灵气分布绝非均匀。

凌皓再次展现了其卓越的组织和规划能力。他将整个计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仪器升级与标准化。

林风团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制造出足够数量的、测量精度可靠的、并且便于携带和操作的“便携式灵能密度探测仪”。之前的实验室仪器笨重且娇贵,根本无法用于野外大规模勘探。

经过紧张的攻关,他们借鉴了“频率感知符”的思路,结合更精密的感应符文和数据处理核心,成功研发出了“勘探者-I型”手持探测仪。这种探测仪大小如同一个罗盘,能够实时显示当前位置的灵气密度读数(以“标准灵子单位/立方米”为计量),并具备简单的数据记录和标记功能。

第二阶段:人员培训与网格划分。

阿土从联盟执法堂和外事堂抽调了数百名机灵且可靠的炼气期弟子,组成了“灵能勘探队”。凌皓亲自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教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探测仪,如何在不同地形下选择测量点,以及最重要的——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整个联盟疆域被划分成了无数个标准大小的网格(初步以十里见方为一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都需要至少一个核心测量点和多个辅助测量点。

第三阶段:大规模野外实地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