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皓对苏婉晴的治疗方案,无论是依赖于“虚空之梯”(VT-1)的温和渗透,还是结合“负活性酶”的精准打击,亦或是其他复杂的组合策略,都离不开关键的材料支撑。VT-1的合成原料“虚空结晶”和“幻心苔”极其稀有,“负活性酶”的来源“寂灭苔”生长环境苛刻,“龙血因子”所需的“龙血藤”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药。青岚宗宝库虽丰,但经不起凌皓这般高强度的消耗性实验,库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苏暮长老虽然嘴上不说,全力支持,但凌皓能从负责药材调度的弟子眼中看到一丝不易察觉的肉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旦关键药材告罄,所有研究都将陷入停滞,苏婉晴刚刚出现的一线生机也可能随之断绝。
“不能总是依赖大自然的馈赠,尤其是这种近乎‘刮地皮’式的索取。”凌皓看着又一盒珍贵的“幻心苔”在实验中耗尽,陷入了沉思。“必须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药材供应渠道。不仅要满足当前研究,更要为未来科学丹法(和医道)的大规模发展打下基础。”
一个宏大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型——人工培育灵药计划。他要将现代生物学中的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在此界或可称为“灵源调控”)、以及可控环境农业的技术理念,与修真界的灵脉、阵法、灵植特性相结合,开创一条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灵药的道路,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看脸采集”的原始模式。
他将这个想法与苏暮长老沟通,立刻得到了这位救女心切的大长老的鼎力支持。青岚宗别的不多,就是地盘大、资源广!苏暮直接划拨了静心苑附近一整座灵气充裕的山谷,命名为“灵药培育基地”,并调派了大量人手听候凌皓差遣。
凌皓的计划分几步走:
第一步,建立“灵种种质资源库”。
他要求青岚宗动用一切力量,尽可能收集所需灵药(尤其是稀有品种)的活体植株、种子、孢子、甚至根茎片段。并首次提出了“灵种种质信息”的概念,要求对每份种质进行详细记录:来源地、生长环境(灵气浓度、土壤成分、光照、湿度等)、形态特征、以及初步的能量波动频谱。他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后续的人工环境模拟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第二步,研发“灵基单元组培技术”。
对于像“幻心苔”、“寂灭苔”这类难以用种子大规模繁殖的灵植,凌皓决定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他在基地内建立了严格无菌的“组培实验室”(用净尘阵法和高纯度灵水实现)。
过程充满挑战。这个世界的灵植细胞远比普通植物细胞复杂,蕴含着灵能,对培养基的要求极高。凌皓需要配制出含有合适比例灵能、矿物质、植物激素(他用特定灵植提取物模拟)以及“生机诱导因子”的培养基。
第一次尝试培养“幻心苔”的叶缘组织,大多数外植体都因为灵能失衡或污染而化为了脓水。凌皓不气馁,不断调整培养基配方,优化消毒流程。终于,在失败了数十次后,有几个外植体成功存活,并开始分化出新的嫩芽!
“成功了!无菌快繁体系初步建立!”这对于稀有灵药的扩繁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