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活性酶”的发现,如同在黑暗的战场上投下了一颗闪光弹,短暂地照亮了一个全新的战术方向——从能量层面的干扰,转向更基础的、关乎生命活动本质的“代谢干预”。然而,“生机冻结”的想法虽妙,实施起来却如履薄冰。如何在吞噬体核心精准制造冻结区,而不波及苏婉晴本就脆弱的正常组织?这需要将研究的精度,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
凌皓意识到,是时候将“生物学博士”的角色深化,真正深入到“细胞层级”,甚至更微观的世界,去观察药效的起承转合,去理解生命与那寂灭之力在最基本单元上的博弈。在这个修真世界,所谓的“细胞”,或许更应称之为“灵基单元”,是构成生命体并承载灵能的最小功能个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凌皓暂停了大部分宏观实验,开始着手打造一套能够观测灵基单元层级反应的超级平台。这无疑是对他知识储备和工程能力的极限挑战。
他首先需要的是“眼睛”——超高分辨率成像系统。
修真界虽有“天眼通”、“内视术”等神通,但要么门槛太高,要么主观性强,无法满足客观、量化、可重复的科研需求。凌皓决定结合光学原理、灵能感应和符文放大技术,自主研发。
他选取了数块具有天然聚焦和放大灵波能力的“幻光水晶”作为核心透镜,用“星辰金”细丝勾勒出复杂的聚灵和显像符文阵列,构建了一个笨重但功能强大的“灵基显微仪”原型机。其理论分辨率,勉强能达到观察较大灵基单元(如灵植细胞、低等灵虫组织)内部结构的水平。
接着,他需要“手术刀”和“操作手”——微操纵系统。
利用之前研发机械臂积累的经验,他制作了由神识精细控制的、顶端极其尖细的“灵能微针”,可以用于注入微量试剂或进行物理刺激。同时,设计了微型的“灵能囚笼”和“微流控芯片”,用于分离和培养单个的灵基单元进行体外实验。
最后,他需要合适的“模特”——易于观察且与苏婉晴情况有某种相似性的活体样本。
直接用人体细胞不现实且伦理不符。凌皓将目光投向了青岚宗药园里的一些特殊灵植和低等灵虫。他挑选了一种生命力顽强、灵基单元较大的“星光苔”,以及一种对能量变化极其敏感、半透明的“月影虫”。它们的灵基单元虽然远比人类修士的简单,但基本的生命活动原理相通,是绝佳的初步研究模型。
平台搭建完毕,凌皓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微观探索。
他首先观察健康的星光苔灵基单元。
在灵基显微仪下,这些微小的单元呈现出令人惊叹的活力!单元壁(细胞膜)流光溢彩,内部充满了不断流动的灵能胞质(细胞质),可以看到更小的、负责能量转化的“灵粒体”(线粒体)在发出柔和的光芒,甚至能隐约观察到承载遗传信息的“灵核”(细胞核)在缓慢搏动。灵能(能量)和灵质(物质)在其中有序地流动、转化,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微观画卷。微观世界,自有其壮阔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