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之梯”(VT-1)的意外发现及其与“高频生机吞噬体”之间那微弱的寄生互动效应,为苏婉晴的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然而,VT-1的合成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产量低且难以复现优化,凌皓深知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主攻方向,依然需要放在更可控、更具普适性的“靶向丹药”研发上。
要设计靶向丹药,核心在于深刻理解“靶点”——即那吞噬体的本质,以及它与宿主(苏婉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凌皓之前的工作更多侧重于能量层面和宏观结构,但要深入到分子、甚至量子层面进行精准干预,他需要启动自己知识库中另一个强大的武器——生物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思维和方法论。
在这个修真世界,虽然没有DNA、RNA、蛋白质这些现代生物学概念,但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能量代谢、物质合成、信息传递、细胞功能……只不过这里的“细胞”可能蕴含着灵能,“代谢”可能涉及更高维度的能量循环。
凌皓决定,暂时将苏婉晴视为一个极其特殊的“生命系统”,而那个吞噬体,则是一个整合在这个系统深处的“恶性程序”或“故障模块”。要修复系统,必须先彻底解析这个故障模块的“代码”和“运行机制”。
“生物学博士,正式上线。”凌皓深吸一口气,将实验室的重心,转向了对苏婉晴生命体征和吞噬体特性的超精密分析。这需要将现代生物学分析技术与修真界的灵能探测手段进行更深度的融合。
他首先升级了检测设备。在原有能量场频谱仪的基础上,加装了更高灵敏度的“灵子级微扰探测器”(用于探测极其微弱的能量-物质相互作用)和“生命信息流监测阵列”(尝试捕捉生机流动的轨迹和模式)。
然后,他对苏婉晴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全身生命系统扫描”。这不仅仅是看经脉脏腑,更是试图在更微观的层面上,观察她的“生命灵子”(凌皓暂时用以指代构成生命和能量基础的最小功能单元)的活性、分布、以及能量代谢状态。
扫描结果以极其复杂的数据云和三维模型形式呈现出来。
正常修士的生命灵子分布,应该是均匀而充满活力的,能量代谢通路明亮顺畅,如同繁星点点的夜空下,有无数的光流在有序运转。
而苏婉晴的扫描图,却令人触目惊心: 大部分区域的灵子活性黯淡,如同即将熄灭的炭火。 能量代谢通路几乎完全阻滞,只有极其微弱的能量如同涓涓细流,勉强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命活动。 而在其祖窍深处,那个被屏蔽的吞噬体所在位置,显示出一个巨大的、不断旋转的“黑洞”!它不仅不散发生机,反而在持续地产生一种诡异的“吸力”,扭曲着周围本已微弱的生命信息流,使其无法有效组织起来。吞噬体内部结构在超高精度扫描下,显现出更加复杂的细节,仿佛由无数细小的、不断生灭的符文链条构成,这些链条以一种违背常识的方式高效掠夺着生机。
“这已经不仅仅是能量掠夺……”凌皓面色凝重,“这更像是在篡改生命系统的底层信息规则,使其倾向于‘寂灭’和‘分解’。”
接下来,凌皓将分析重点放在了灵植药材上。丹药的本质,是利用灵植中特定的活性成分,去干预生命系统的状态。他要找到的,是能精准干预那个“恶性程序”的活性成分。
青岚宗宝库送来的药材堆积如山。凌皓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药性描述(如“性寒”、“味甘”、“归经”),而是要用生物学的方法,剖析其“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