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年开春,山茶花刚打骨朵,狗剩就采了些花籽,往窟窿山跑。可到了洞口,却不见老婆婆的身影,洞里的干草堆空着,陶土盆也不见了,只有那块蓝布帕子,还铺在原来的地方,帕子上的山茶花像是更鲜艳了些。

他把花籽撒在洞口的石缝里,对着石洞说:“婆婆,花籽我给您带来了,您出来看看呀。”

风从窟窿里钻过,“呜呜”的,像是老婆婆在笑。

那年夏天,山洪暴发,屯里的溪水涨得老高,眼看就要淹进草房。狗剩正帮着奶奶往高处搬东西,就听见山上“轰隆”一声,窟窿山洞口那块突出的青石掉了下来,正好堵在溪沟的拐弯处,像座小堤坝,把洪水引向了别处。

屯里人都说,是石婆婆显灵了。

后来,狗剩长大了,成了屯里的护林员,每天都要往窟窿山走一趟,看看石缝里的山茶花。那花长得极旺,每年春天,粉嘟嘟的花能开满半面山壁,风吹过,花瓣落在洞口,像给石婆婆的脸戴了串花环。

有回,他带着城里来的记者去看石洞,记者对着“石婆婆”的脸拍照,闪光灯“咔嚓”一亮,就见洞口的蓝布帕子飘了起来,像只大鸟,绕着山茶花飞了两圈,然后钻进石缝里,不见了。

记者说那是气流造成的幻觉,狗剩却知道,是婆婆在跟他打招呼呢。

如今,窟窿山成了护林站的观测点,山脚下修了条水泥路,可南芬屯的人,还是习惯在开春时往洞口撒把花籽,谁家孩子夜里哭,做娘的就会抱着娃,对着窟窿山的方向说:“石婆婆,娃乖,您别吓他。”

风依旧从窟窿里钻过,只是那“呜呜”声,听着不像哭了,倒像老婆婆在哼着哄孩子的歌谣,软乎乎的,把整个南芬屯的日子,都焐得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