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深夜,李会长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那些被他视为“精神污染”的卡片。
大多数问题都让他觉得刁钻而尖锐,直到他看到其中一张。
那张卡片上的字迹娟秀,显然出自一个女人之手,上面写着:“我好几次想问我丈夫‘你累不累’,但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我怕他觉得我太负能量,给他添堵。”
李会长的手指猛地一抖,那张薄薄的卡片仿佛有千斤重。
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那个总是默默为他准备好饭菜和热茶,却越来越少与他交谈的女人。
她是不是,也曾有过同样的念头?
他是不是,也曾用沉默和不耐烦,亲手关上了那扇通往内心的门?
就在李会长彻夜难眠时,林枫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张野的加密消息。
网络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扩张:全国已有47个校园节点,12个务工子弟学校接入了“问题卡片”的分发网络。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某地的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竟然将这些卡片巧妙地改编成了课堂上的“思辨练习”,让学生匿名作答。
事件被上报后,校长只是看了一眼那些五花八门的答案,然后对教导主任说了一句“注意引导,不要扩大化”,便默许了这种形式的存在。
这给了林枫新的灵感。
他重新设计了卡片,将它做成了一个笨拙又可爱的“顺拐小人”形状,仿佛一个刚刚学会走路、跌跌撞撞却努力向前的孩子。
在卡片的背面,他印上了老刘叔阳台那块小黑板上的第一句话:“今天,你问了吗?”
他将第一张新版卡片,像举行一场神圣的仪式般,郑重地贴在了404寝室的门后。
那里,已经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纸条和便签,像一片见证着他们所有心绪的墙。
一个月后的一个清晨,阳光正好。
林枫路过一所小学,无意中听到了两个背着书包的孩子的对话。
“我妈妈说,老师在家长群里提醒,不要让咱们乱问问题。”
“可是……卡片上的小人说,提出问题,并不是犯错。”
林枫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他转身走进街角那家熟悉的打印店,老板正打着哈欠。
“再印一千份,”他对老板说,“这次,加一个新问题。”
老板抬起头,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啥问题?”
林枫拿起笔,在纸上清晰地写下:“如果所有人都保持沉默,那这份安静,还是安静本身吗?”
镜头无声地拉远,城市的脉络在晨光中逐渐清晰。
在街角的桥洞下,拾荒的老马正用半截粉笔,在粗糙的墙壁上笨拙地临摹着他曾瞥见的那幅投影画。
而在某间中学的教室里,下课铃声刚刚响起,周凯趁着周围的混乱,悄悄将一张“顺拐小人”卡片,塞进了前桌班长的笔袋里。
夜色再次降临,城市沉入一片由无数灯光和阴影构成的海洋。
404寝室里,只有林枫的电脑屏幕亮着。
他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正准备关机休息,一个特殊的提示音突然响起。
那不是任何社交软件的通知,而是来自一个经过特殊加密的独立频道。
屏幕右下角,一个黑色的对话框悄然弹出,发送者的名字只有一个字——默。
林枫的身体瞬间坐直,脸上轻松的表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专注和凝重。
他深吸一口气,用鼠标点开了那条刚刚抵达的消息。
屏幕闪烁了一下,一行行密集的、看似毫无意义的乱码字符浮现出来,在他眼前开始了飞速的解密与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