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禁苑遇仙

青牛走到老者身边,温顺地低下头,用脑袋蹭了蹭他的膝盖。老者伸出手,轻轻抚摸着牛背,动作自然得像做了千百次。

“坐吧。”老者开口,声音像洞壁的回声,不高,却让人心里一静。

玄元在他对面的青石上坐下,目光落在老者身上,忽然觉得莫名的亲切,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想问“您是谁”,想问“青牛为何而来”,可话到嘴边,却又觉得不必问——该知道的,总会知道。

老者笑了笑,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你拒了储印,困在此地,心里不恼吗?”

“不恼。”玄元摇摇头,“储印是枷锁,困得住身,困不住心。此地虽小,有竹有石,有日月星辰,与天地无异。”

“哦?”老者挑眉,“那你求的‘大道’,在此地能寻到吗?”

“能。”玄元语气笃定,“大道不在朝堂,不在名山,在一念之间。心若静,茅檐之下亦是道场;心若乱,金銮殿上也是迷局。”

老者抚着青牛的背,缓缓点头:“说得好。可‘静’字易说,难做。你见流民疾苦,心难静;见父王动怒,心难静;见这青牛入洞,心亦动。何为真静?”

玄元愣住了。他以为自己懂“静”,可被老者一问,才发现所谓的“静”,不过是强压着念头的“不动”,并非真正的“澄明”。就像这石洞,看似安静,可石缝里的风、草叶上的露、甚至自己的呼吸,都是“动”,如何能“静”?

老者见他沉吟,又道:“你悟过胎息,该知‘气住则神住’。可气为何会住?神为何能安?”

玄元忽然想起胎息时的感受——不是刻意屏住呼吸,是忘了“呼吸”二字;不是强迫念头不动,是念头自然消散,像云散月出,水落石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虚无?”他试探着问。

“然也。”老者笑了,“虚者,空也,容万物而不滞;无者,寂也,应万事而不扰。守静,是守这份虚无;致虚,是让心回到本初的澄明,像未被搅动的潭水,能照见天地,照见自己。”

他伸出手,指着石缝里的阳光:“你看这光,照进来便照进来,不执着于‘亮’;被云遮便被遮,不执着于‘暗’。这便是‘守静致虚’——不被外境牵动,不被念头裹挟,如明镜照物,事来则应,事去则空。”

玄元的心忽然亮了。他想起拒接储印时的执拗,想起见流民时的心痛,想起此刻对老者身份的好奇——这些都是“执着”,是“虚”被“实”填满了,“静”被“动”搅乱了。真正的“守静致虚”,不是冷漠旁观,是悲天悯人却不沉溺,是坚定前行却不偏执,像这青牛,缓步而行,却自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