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特制纸张的终极审判

陈岸把相机放进包里,手在包口轻轻按了一下。他脑子里还在回响那行字——“灭口处理”。他没说话,将事故记录的复印件仔细叠好,装进防水袋,塞进胸口的衣袋。

技术员合上电脑包,抬头看了他一眼。

“走吧。”

他们从气象局的老楼出来时,天已经亮了。街上人不多,几个卖菜的小贩刚摆好摊子。陈小满跟在后面,书包背得紧紧的,算盘挂在拉链上,走路时轻轻晃动。

周大海没走远,鱼叉扛在肩上,正站在车边等他们。

“法院通知了,今天开庭。”他说,“张建国到了。”

陈岸点头,打开车门。

车子驶向县城,一路无人言语。技术员坐在副驾驶位,手里一直攥着一个U盘,标签上写着“纤维比对原始数据”。

法院门口已有人等候。

法警逐一检查身份和随身物品。陈岸交出声呐仪接受安检,对方迟疑片刻,最终放行,只提醒一句:庭审中若要使用设备,必须经法官同意。

法庭不大,却座无虚席。前排坐着渔民,后排有些穿西装的人,不知是不是陈天豪派来的人。陈小满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把书包放在腿上。

技术员被引导至证人席。

法官敲了一下法槌,宣布开庭。

公诉人先宣读起诉书,指控伪造协议、骗取集体资产等行为。张建国站在被告席上,双手搭在栏杆上,嘴角挂着笑,仿佛听的是别人的事。

“你们拿几张纸就想定罪?”他高声反驳,“几十年前的事,哪来的真凭实据?”

法官责令他保持肃静,等待证据出示。

陈岸起身,走到原告席前,打开密封盒,取出那份渔船改造协议原件,交给书记员转呈技术员。

“这是所谓的‘八月十五签’的协议。”他说,“我想请专家说明一下,这张纸究竟来自何处。”

技术员戴上手套,将协议放入扫描台。画面投射到墙上大屏,逐渐清晰。

“纸张纤维显示,这种纹路出自1983年一台特定旧式造纸机。”技术员语气平稳,“那台机器属于陈天豪私人造纸厂,1985年已报废,全球仅此一台。”

他调出一张图纸,指向屏幕:“注意这里,第三根压轴存在偏移,每张纸都会留下独特的波浪形断点。这份协议上的断点,与当年留存样本完全吻合。”

旁听席开始骚动。

张建国脸上的笑意淡去,随即又扬起头:“谁知道是不是你们自己造假?”

陈岸没有理会,转向法官:“我申请使用设备进行现场比对。”

法官点头许可。

他取出声呐仪,接上投影线。仪器启动后,画面生成三维模型,缓缓旋转放大细节。

“这东西本是用来探鱼的。”他简短说道,“但现在,它能让我们看清这张纸有多特别。”

屏幕上,纤维走向化作红线,逆向追溯生产流程,最终停在一帧照片上:一叠纸堆在仓库角落,封条清晰标注着“仅供内部绝密文件”。

“这批纸从未流入市场。”技术员补充道,“全省档案馆记录显示,仅有三份外流且均有登记。这份协议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