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粉?”陈小满念完愣住,“海边的人才会有吧?谁拿这个做假文件?”

“不是为了造假。”陈岸说,“是为了长久保存。他怕证据丢失,所以连假东西都要做得像真的一样。”

他按下回放键,重新扫描原始样本。这次系统生成三维模型,精确标出每一层纤维的厚度与角度。

“这不是普通印刷厂能做到的。”他说,“需要专用模具、恒温压制,还得有人全程监工。他在大陆有个秘密作坊。”

话音未落,门被猛地踹开。

周大海一手拄着鱼叉,一手举着卫星电话冲了进来,脸上满是风沙。

“截住了!”他大声喊道,“海警在东石湾拦下一条货船,里面全是空白协议、印章模具,还有两箱这种纸!跟你们手里那张一模一样!”

陈岸立即打开地图,定位东石湾。画面切换,无人机传回实时影像——远处山头火光冲天,黑烟滚滚。

“他们在烧仓库。”周大海喘着气,“但我们早盯上了,八架无人机围着拍,一点都没漏。”

屏幕上,火焰吞噬木架与纸堆,火星四溅。镜头稳稳记录着一切,连地上的脚印都清晰可辨。

“这下连灰都赖不掉了。”陈小满笑着拍了下桌子。

陈岸却没有笑。他盯着主控屏,快速滑动手指,将刚获取的纸质数据同步进声呐系统的识别库,随后打开三维图谱,输入“伪造文书”。

刹那间,太平洋西岸的地图上浮现出十几个红点。

每个红点代表一次异常文件流转——有的出现在港口登记处,有的藏于渔政窗口,甚至有两个混入县财政局的报销单中。

“原来早就铺好了。”他轻声说。

这些点连成一张网,直指境外某处。而所有红线的起点,都是同一种纸——斜纹层压纸。

“现在它能自己找了。”他说,“不只是声音、洋流、鱼群……连谎言也能识别。”

陈小满站在一旁,看着红点如水草般蔓延,忽然问:“那以后别人能不能也这么查我们?”

“不能。”陈岸答得干脆,“这个模块只能由我开启。必须我导入原始样本,并通过掌印验证。没人能复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将手覆上感应区。屏幕一闪,跳出提示:【是否将反伪造模块接入全球共生网络?】

若点击“是”,西海岸三十个观测站都将具备识别假信息的能力。但这意味着系统首次拥有了“判断”功能,不再仅仅是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