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西方记者举手:“你们的资金从哪来?这种监控系统,一年得花几千万吧?”

陈小满上前一步,腰间的算盘轻响三声。

她打开报表:“第一季度收入一千二百万元。三百万元用于升级净化设备,六百万元建造人工珊瑚礁。”

她顿了顿,切换页面:“剩下的三百万元,买了三颗气象卫星。”

众人震惊。

“私人卫星?”记者睁大眼睛,“你们怎么买得起?”

“我们付了全款。”陈小满说,“卖家只问能不能按时打款,没问是不是渔村。”

大屏幕切换,显示三颗卫星的轨道,正环绕地球运行。画面转为实时影像:北冰洋浮冰融化、赤道海水升温、印度洋污染带扩散。

“从今天起。”陈岸站在投影前说,“任何地方排污、越界捕鱼、非法改装船只,我们都能看见。”

“你们凭什么执法?”另一位代表质疑。

“凭渔民的信任。”陈岸说,“我不要官职,不要编制,只要一条路——让守规矩的人,活得下去。”

话音刚落,警报响起。

周大海盯着屏幕:“中东方向发现热源,初步判断为原油泄漏,面积正在扩大。”

“几级响应?”陈小满问。

“二级。”周大海回答,“已标出污染区,通知最近十艘注册船前往查看。”

陈岸走到主控台前,指尖一点地图。屏幕放大,显示出波斯湾的一座钻井平台,黑色油膜正随潮水蔓延。

“那边的成员有回应吗?”

“有。”周大海调出消息,“阿曼湾的萨利姆船队已经出发,四小时后抵达。”

“告诉他们带上吸油毡和围栏。”陈岸说,“我们派两架无人机,从海南起飞,两小时到位。”

“费用怎么算?”

“走联盟应急基金。”陈小满说,“按规则,重大生态事件优先使用利润储备,事后公开账目。”

记者还想追问,却被旁人拦住。那人凝视屏幕,低声说:“你们真的...自己干起来了。”

“这不是开始。”陈岸说,“这已经是结果。”